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利宝保险连亏八年累计超11亿 变身中外合资能否扭亏?

2017年04月19日 14:51    来源: 中国网财经     郭伟莹

  中国网财经4月19日讯 利宝保险近日披露2016年报,数据显示,其2016年净亏损1.4亿元。另据统计,从2009-2016年利宝保险累计亏损达11.6亿元。

  去年8月,三胞集团宣布受让利宝保险51%的控股权。获得保监会批复后,利宝保险将变身为由中方股东控股的中外合资保险公司,但这能否改变其经营困境,还有待市场验证。

  八年累计亏损11.6亿元

  时间追溯至10年前,2007年7月,经保监会批准,美国利宝互助保险公司中国分公司正式改建为中国全资子公司,也就是利宝保险有限公司。这也是利宝保险“分改子(即外资财产保险在中国境内的分公司变身子公司)”后经营的第十个年头。

  据可查询的数据显示,2009-2016年累计亏损额超11.6亿元。其中,2016年亏损1.4亿元,相比2015年亏损缩小11.8%。综观这8年来的亏损额,相比亏损额度最大的2013年,2016年利宝保险亏损面缩小42.8%。

利宝保险2009-2016年净利润表

  另外,利宝保险2016年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2.3亿元,同比增长38.5%,一改过去两年保险业务 “低迷”状态。数据显示,利宝保险2015年保险业务收入8.8亿元,相比2014年仅增长8.6%;而其2014年甚至出现负增长同比下降3.4%。

  去年车险承保亏损1.7亿元

  从年报来看,2016年利宝保险车险保费收入最高,为8.6亿元,同比增长18.8%,但利润上来看,车险承保亏损1.7亿元,相比2015年,亏损额扩大5.6%。

  另外,从利宝保险披露的2010年到2015年年报来看,其车险承保利润始终处于亏损状态,亏损额分别为6776.9万元、9023.6万元、1.3亿元、2.3亿元、1.9亿元、1.6亿元。

  除车险外,利宝保险2016年保费收入最多的前五位产品还有责任险、意外伤害险、企财险和货运险。其中,意外伤害险和货运险分别亏损1496.0万元和144.1万元。

  去年保费收入最多的五大产品中,只有责任险和企财险承保盈利,分别实现承保利润1742.9万元和113.4万元。而在保费方面,责任险保费去年同比增长228.9%,而企财险保费则同比减少24.3%。

  或变身中外合资险企

  对于利宝保险来说,去年发生了一件“大事”。2016年8月,继2007年“分改子”后,美国利宝互助保险公司与三胞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三胞集团受让利宝保险有限公司51%的控股权。与此同时,美国利宝互助保险集团继续持有49%的股份。但是,目前这一股权转让尚未获得保监会批复。

  而以上股权转让获得批复后,利宝保险将由外资独资变身为中外合资保险公司,且由中方控股。

  公开资料显示,三胞集团有限公司拥有多家上市公司,投资参股银行、证券、保险、期货、信托等传统金融机构十余家,下属独资及控股企业超过100家。保险方面,三胞集团是幸福人寿的第二大股东,同时也是同人保险经纪的控股股东。

  对于此次股权转让,利宝保险曾表示,借助三胞集团的销售网络和本土产业资源,可以拓展中国保险市场,尤其是银保渠道和健康险产品市场。另外,结合美国利宝互助保险集团的经验,将充分发挥公司的增长潜力,以此来实现盈利性增长。

  常年的利润亏损,给利宝保险带来很大的经营压力。但股权变更能否改变其常年亏损的状态,还有待验证。


(责任编辑: 马欣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