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家电连锁巨头遭阵痛:国美利润为负 苏宁5家子公司赔10亿

2017年04月11日 18:29    来源: 界面网    

  作为家电连锁行业“双雄”,国美电器和苏宁云商相继公开了2016年业绩答卷,从财务指标来看,业务情况不容乐观。

  2016年,国美电器实现销售约为766.95亿元(人民币,以下类同),和2015年645.95亿元,提升18.73%。

  然而,《财经啸侃》特约、独家撰稿人五谷君注意到,2016年,国美电器利润为负,约为-5419.5万元,而2015年则为正数,接近9.37亿元。

  国美电器方面表示,受上半年实体门店改造而暂停营业的影响,全年利润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然而,下半年的业绩有了显著的提升。“改造后门店业绩的改善和客流大幅回升证明了新的经营战略的正确性和可行性,让公司对未来的业绩增长抱有更大的信心。”

  据悉,2016年全年,国美电器改造门店数量超过500家,改造面积达200多万平方米,其中超过半数以上的门店位于一级市场,因而,改造期间对其经营销售带来了一定影响。

  盈利水平下滑的国美电器开始拥抱互联网,智能手机业务亦也正式落地。

  数据显示,2016年,国美电器录得销售收入约为766.95亿元,其中线上电子商务自营部分的销售收入约为106.97亿元,同比增长58.75%,但线下的可比门店的销售收入则同比减少9%左右。

  转型也有代价!

  由于一级市场的门店转型以及电子商务持续高速增长,对国美电器的综合毛利率有所拉低,从而让业绩受到一定影响。

  实际上,在部分业内人士看来,已然错过最佳时期,国美电器现在转型互联网、杀入智能手机市场,恐怕还要面临不小的考验。

  国美电器利润为负,作为其竞争对手的苏宁云商也好不到哪里去!

  2016年,苏宁云商(002024.SZ)实现营业收入约为1485亿元左右,同比增长9.6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7亿元,同比跌幅在19%上下。

  但同时,《财经啸侃》特约、独家撰稿人五谷君注意到,去年,苏宁云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竟然是负数,约为-11亿元,而且这个盈利指标已经连续三年都为负数了。

  换言之,苏宁云商主业已经连续三年处于亏损状态!

  投资者不禁要问,为何主业巨亏,苏宁云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最终能够为正不为负呢?

  苏宁云商在公告中承认,主要由于公司子公司向关联方苏宁电器集团有限公司(下称“苏宁集团”)转让北京京朝苏宁电器有限公司100%股权,增加投资收益13亿元。

  也就是说,苏宁云商去年竟然依靠关联交易让财务账面瞧上去更好看,但依旧无法改变主业亏损的事实,更无法“掩饰”多家子公司赔本的真相。

  《财经啸侃》特约、独家撰稿人五谷君梳理发现,2016年,Hong Kong Suning Commerce Co.,Limited、日本LAOX 株式会社、Shiny Lion Limited、苏宁国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苏宁易购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合等苏宁云商旗下5家子公司净利润“清一色”为负数,分别约为-0.96亿、-1.52亿、-1.53亿、-1.54亿和-4.37亿元,合计亏损金额接近10亿元。

  另外,去年,苏宁云商旗下一家参股公司即苏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下称“苏宁消费金融”)也没有赚钱,净亏1.89亿元左右。

  对此,苏宁云商方面表示,苏宁消费金融报告期内处于发展用户、提高品牌知名度的阶段,通过加大了促销推广投入,支出较大。“未来,随着用户粘性增加,使用场景的进一步丰富,以及大数据支撑下的风控能力的不断提升,产品利润将有所提升,消费金融公司效益将逐步得到改善。”

  从上述财务分析,国美电器和苏宁云商的收入都在增长之中,但盈利情况全部堪忧,特别是苏宁云商,如果不是通过关联交易,2016年将会产生巨额亏损。

  前景如何?

  整体来看,2017年零售行业发展机遇大于挑战。

  随着年轻消费群体的兴起,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色化、个性化的需求以及购物体验品质的追求将成为消费主流,零售企业迎来全新转型时代,围绕供应链效率、商品结构、服务体验等方面进行升级优化,打开了新的发展空间。

  苏宁云商方面透露,2017年在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苏宁云商将进一步聚焦,聚焦商品供应链、强化自营,并聚焦用户,服务、体验价值提升。“聚焦盈利变现,实现互联网零售商业模式向盈利模式的转变。”

  同是天涯沦落人,共诉衷肠一片声。

  国美电器方面也表示,公司将持续以供应链为核心,在差异化、中高端产品及套购三个方面,进一步优化商品结构,提升商品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

  言之有理!

  无论是什么企业,如果不能具备持续盈利能力,短期来看依靠“烧钱模式”尚可,但长期下去,终究不是出路。


(责任编辑: 马先震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