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银行理财迎年末“翘尾行情”

2016年12月23日 08:18    来源: 《经济参考报》     王淑娟

  伴随年底的到来,《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近日银行出售的理财产品显现出一波年末“翘尾效应”。受年末资金面紧张、美联储加息等内外因素影响,上周债券市场经历大幅震荡。资金面整体偏紧的市场环境下,资金价格连续上涨,债券收益率全面上行,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也有所上行。理财分析师建议,打算趁年底购买高收益理财的投资者近期可择优出手。

  新推产品收益悄然上涨

  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上周(12月10日至16日)248家银行共发行了1424款银行理财产品。其中,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平均收益率为3.93%,较上期上升0.10个百分点,31个省份的非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实现环比上涨。按省份看,保本类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平均收益率排名靠前的省份为贵州省、浙江省、四川省,分别为3.64%,3.37%,3.34%;非保本类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平均收益率排名靠前的省份为上海、北京、四川省,分别为4.14%、4.14%、4.13%。

  “年末专享,88天4.45%,10万起购,欲购从速!”临近年末,原先购买的理财产品即将到期,上海市民戴女士最近收到好多条类似的银行理财短信,“最近新推出的理财产品,收益率上涨了一些。”戴女士说。

  记者走访上海多家银行网点发现,不少银行为了在年底冲规模,确实悄然提高了收益率。以光大银行的产品为例,11月22日该行发布产品信息时,一款投资起点5万元、期限94天的产品年化收益率为4.1%;12月2日该行发布产品信息时,一款投资起点5万元、期限91天的产品年化收益率为4.25%;12月8日该行发布产品信息时,一款投资起点5万元、期限90天的产品年化收益率为4.4%。

  城商行动力更强。如南京银行上海分行12月16日推出的圣诞专享理财系列,35天产品收益率高达4.6%,63天和91天也达到4.5%,且均为5万元起购,20万元起购的35天期产品收益可达到4.7%。

  年底竞争加剧 收益将再度冲高

  实际上,近一个月来,银行理财收益整体呈现出持续上涨的趋势,上周平均收益率更是突破3.9%大关。融360分析认为,临近年底,资金的紧张让不少银行推出了高收益的理财来揽储,可以预见随着银行年底竞争的加剧,收益率将会再度冲高。

  融360数据显示,上周收益率在3%以下(含3%)的理财产品159款,收益率在3%至4%(含4%)之间的理财产品873款,收益率在4%至5%(含5%)之间的理财产727款,收益率在5%至6%(含6%)之间的理财产品13款,收益率在6%以上的理财产品9款。

  融360分析指出,3%至4%区间的产品占比下滑至49%,4%至5%区间的产品占比上升至41%,银行理财收益重心开始有所转移,可以预见在年底“翘尾效应”下,高收益的产品数量将会有更为明显的增加。

  近期理财收益的提升,一方面是资金面紧张的再次出现。数据显示,近期Shibor各个品种全线上涨。资金面的紧张,使得最近一个月很多货币基金收益都出现了回升的情况;另外一个原因则是银行发力揽客,各家在积极争取理财资金在银行“跨年”。记者在上海一家小规模的银行网点看到,柜台内摆放着一块白板记录着员工年底完成任务的情况,其中理财是第一栏的重中之重,记载有“莫某某员工今年规模还差200万,某某某员工今年规模还差80万”等信息。

  融360分析指出,2016年整个理财市场都处在资产荒下,收益下滑、投资者无处安放自己的钱。而进入年底,资金荒问题开始凸显,银行缺钱,债市缺钱,为吸引资金流入,一场收益大战势必悄然开始。

  揭示投资建议

  不过,分析师也提醒消费者,购买银行理财需要注意,最好买银行自己的理财产品,风险等级方面的话,买R1、R2级别为佳,这类产品风险系数低,R3级别以上产品则应谨慎购买,此类产品本金和收益的不确定性较大。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外币理财产品,上周在美联储加息的影响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又创新低,且预计美联储明年将加息三次,这无疑增加了人民币的贬值压力。此时不少人选择进行海外资产配置,其中兑换美元成为部分人的首选,银行理财中的美元理财产品也受到投资者青睐。

  融360数据显示,上周美元理财产品发行量23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1.70%;港元理财产品发行量1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0.85%;澳元理财产品发行量23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1.9%;英镑理财产品发行量2款,平均预期收益0.5%。

  浙商银行经济分析师杨跃表示,对于购买美元,建议不同的消费者根据自己的情况量力而为。第一,建议资产多元配置,不要太多投入到美元资产上。第二,需要考虑购买美元后的投资策略。如果仅仅是存在银行,美元货币利率非常低,会拉低资产收益率;如果是购买美国债券,需要有正规的渠道和交易方式。


(责任编辑: 刘佳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