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委外基金迎来监管新规 机构焦虑“事后惩罚制”利空债市

2016年12月02日 09:17    来源: 金陵晚报    

  昨日一早,一则委外基金监管新规文件截图在社交平台上被疯传。《金证券》记者第一时间向基金圈求证,多家公募机构证实,“最近两天刚刚收到”,“文件确实已经下发”。

  持续数月的“监管层将收紧委外基金业务”传言终于落地,不少机构担心短期将对债市有较大冲击。

  监管层控制态度明确

  《金证券》记者梳理了过去一年监管层对委外业务的态度变化,发现监管层对委外业务规模控制态度非常明确,短期内,委外业务几乎不可能再现扩张。

  国内一家股份制银行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事实上,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银监会就开始对四大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委外资金进行了摸底,包括委外资金规模,杠杆率等。今年5月中旬后,部分商业银行接到监管部门通知, 要求停止新发分级理财产品。到了10月份,监管层更是频繁发文,相继要求严禁银行理财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领域,且从三季度开始银行需将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测算,对理财产品规模、委外规模提出要求。 随后,公开报道称自10月8日证监会一次性批复10只基金成立之后,一个月内没有新基金批复。直至11月14日才新批复3只基金成立。

  此前,《金证券》记者在和基金圈人士交流时,对方也多次提及公司减缓了委外基金上报节奏,在等监管层具体指导意见。

  从昨日流出的委外基金监管新规文件截图上看,新规定有两大要求最为抢眼:一是在申报时,必须要说明委外基金合作机构、受益、杠杆等种种情况,相当于把委外基金扒开来给监管层查看。二是申报机构必须出具承诺函,对合作安排等情况做出承诺。“简单看似乎是对机构自律性提出要求,实际上是事后惩罚制,你承诺了但是出了问题,那肯定要重罚。”北京一家知名公募基金经理对《金证券》记者说。

  短期更担心对债市影响

  所谓委外业务,也叫委托投资业务,目前最主流的做法,就是银行将理财资金交由公募、保险、券商等机构打理。其中公募基金一直是银行主要的合作对象,而近年来很多公募也把打理委外资产当作新业务方向来拓展。可以说,二者各取所需,共同做大了委外基金规模。

  中信证券(600030)研究员在接受《金证券》记者采访时解释,监管层对委外基金的担心,并不是因为规模的快速扩大,而是机构为了提升收益,在委外基金运作过程中进行了越来越多的高风险行为。

  “银行找机构打理资金,最重要的原因是,银行自己找的资产端收益太低,无法满足收益需要,而机构想要留住委托资金,给的收益是只能高不能低。但是目前市场好的资产就这么点儿,于是为了提高收益,机构只能下沉信用资质、增加杠杆等。但是这两种方式都是通过承担较高信用风险来获取暂时高收益的。”该研究员解释。

  采访中,《金证券》记者向多位公募基金人士询问,监管新规是否会给公司业务造成明显冲击。对方均表示,从长期看肯定有很大的影响,但短期更担心对债市的影响。

  “上午,我们做债的基金经理还调侃,文件一下,最震动的不是银行和基金,因为不管压规模还是降杠杆毕竟都需要时间,最焦虑的应该是做债的。”一位公募人士对记者坦言,此前委外资金是推动债市繁荣的重要原因,一旦失去委外资金,债市必然利空。


(责任编辑: 张桔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