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冷翠华
“根据公司最新的战略规划,2015年12月起,车险业务将全面停止,未来面临的业务结构调整风险也将有所增加。”
在逐步收缩分公司的车险业务以后,史带财险在其2015年年度报告中正式宣布,从2015年12月起,该公司全面停止车险业务。
而最早全面涉足车险经营的外资险企利宝保险2015年的车险业务规模也有一定程度的萎缩。此前,美亚保险于2015年宣布暂别中国车险市场。外资财险公司在中国的车险业务似乎笼罩在阴云之下。
业务缩减近半
数据显示,2015年,史带财险的车险保费收入为5092万元,赔款支出为3.55亿元,承保利润为3255万元。
对这种“保费收入低、赔付支出高,却承保盈利”的现象,一位财险公司精算部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了原因。
在车险定价的参考因子中,60%左右是赔付率,还有30%左右是费用率,史带财险的车险业务逐渐萎缩停止,保费收入中几乎没有新业务,主要来自于续保业务,因此,大量销售费用没有了,支出只是以往业务的一些赔付,赔付额虽然比当年的保费高,但是跟前一年确认下来的已赚保费相比还是较低的,因此,“承保利润”就出现了,但这基本只是这一年的短期现象。
受车险业务全面萎缩的影响,2015年,史带财险的业务规模也出现了大幅下降。去年,其保险业务收入为5.96亿元,比2014年的11.7亿元下降了约49%。从原保费收入的业务结构上看,车险业务占比为20%,意健险、企财险等非车险规模逐步上升。
从利润方面看,2015年史带财险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534万元,同比减少了27.31%。
“目前在中国经营财产保险主要还是依靠车险做大规模,但是车险对于很多公司来说是既爱又痛,最后,部分公司恐怕不得不退出。”一位业内人士称。
另一外资财险公司利宝保险的车险业务在2015年也出现一定程度的萎缩。数据显示,2015年,利宝保险取得保费收入约8.88亿元,比2014年8.18亿元增长了约8.6%。其中,车险保费收入为7.23亿元,比2014年的7.33亿元下降了约1.3%。
尽管车险保费收入下降,但手续费支出却呈上升趋势:2015年车险手续费约为1.9亿元,比2014年的大约1.8亿元上升了超过3%。从承保利润看,2015年利宝保险车险承保利润约为-1.6亿元。从业务占比来看,2015年,利宝保险的车险已赚保费占已赚保费总和的比例约为86.0%,比2014年的93.4%下降了7.4个百分点。
网点仍为硬伤
事实上,外资财险公司进入中国车险市场已经有很长时间,但在2012年之前,外资财险公司的保费总收入仅约占市场整体的1%多一点。业界认为,主要是外资无法涉足交强险业务,而交强险通常和商业车险捆绑销售,因此,这些外资险企无法直接进军占据财险市场近八成江山的车险市场。
2012年5月份,随着国务院修改了交强险条例,意味着交强险正式向外资财险公司开放。利宝保险正是首吃螃蟹、最早开售交强险的外资财险公司。
在外资险企全面进入中国车险市场之初,有人认为是“狼来了”,也有人认为外资险企还不会对市场构成威胁,更多的观点是,在外资险企和中资险企的竞争中,中资险企可以更好地取经,提升企业管理和服务水平。还有分析认为,外资财险公司的优势在于经营高端客户市场,依靠服务质量取胜。不过,从最终的市场效应来看,无论是细分市场的定位,还是服务的质量,都无法掩盖其近两年市场份额小、成本高、经营亏损的现状。
业内人士认为,汽车具有数量多、流动性大等特点,因此,查勘理赔服务网点的覆盖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客户的体验,而这正是不少外资险企的硬伤。反之,在上门递送保单服务、快速理赔服务等方面,不少中资险企也已经做得不错,还有不少险企推出了免费道路救援服务以及免费更换轮胎等服务。
在车险费率改革全面深入推进的情况下,业内人士认为,这将对险企的车险经营产生深远影响。“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给险企提供了更大的自主权,保险公司将多种因素纳入费率因子,针对不同的被保险人进行差异化定价,推出更加多元化的保险产品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同时更加复杂的定价模型也相伴产生,保险总体费率降低,行业超额利润消失,盈利水平的下降将迫使经营不善的保险公司退出市场或者进行兼并重组。”鑫安保险在其2015年年报中分析道,未来,精算定价能力与风险识别能力将在影响险企竞争力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同时,在这种改革趋势下,车险的市场规模也将对整体利润产生更大影响,市场规模大的险企将在成本分摊、细分群体经营、个性化定价等方面拥有更大优势。下一步,外资险企的车险经营之路将走向何方?下一个告别车险市场的会是谁?只有留给时间和市场去作答。
受车险业务全面萎缩的影响,史带财险2015年业务规模下降约49%
营业网点少、经营成本过高是外资险企经营车险不可避免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