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年中的股市大跌、货币政策宽松成就了债券市场不可多得的一轮牛市,众多个人投资者通过债券基金获取了超过1年期定期存款利息数倍的收益。
但进入2016年后,频频出现的违约事件成为固定收益市场的幽灵,再加上近期经济回暖和股市触底反弹,固定收益市场遭遇了一轮抛售,债券型基金同样未能幸免。下跌、赎回、抛售、又下跌、再赎回、继续抛售的恶性循环正在上演。
负面消息不断
2014年3月,“11超日债”的违约不仅打开了债券市场的潘多拉魔盒,也让信用债刚性兑付成为历史。近两年信用债违约事件从行业、券种、发行人类型到承销商等各方面全方位打破刚兑。
特别是近期东北特钢违约又冲破国开承销以及地方国企发行人这两条防线,可以说目前去产能、调结构背景下,工业企业利润率下降、现金流断裂风险加大,已经没有哪一个券种、哪一类发行人是绝对保险的。
第一创业证券分析师李怀军表示,在目前的债务到期增加之时,企业更倾向于发行短期融资券弥补流动性需求,从投资人的角度看,由于非可预期事件的冲击,导致银行惜贷压贷、流动性收紧,使短期债务违约的可能性上升。
实际上,从2016年年初以来,在陆续出现的几起信用风险事件中,短期融资券的占比有所提升,从2016年山水超短融违约开始,已陆续有多起与超短融有关的风险事件,这跟仅仅一年前的短融、超短融无违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如果说“15雨润CP001”的信用风险还有足够长的酝酿期,那么今年以来的违约事件特点是短期实际控制人变动、股权纠纷等黑天鹅事件突发性地冲击产能过剩企业,从而使本已经营恶化的企业雪上加霜,违约企业中甚至包括仍维持盈利状态的企业,由于资产负债率较高、应收账款相对于短期债务来说规模较大等指标显示偿债能力脆弱,导致信用事件出现后流动性风险急剧上升。
4月份是年报集中披露期,同时也是每年评级调整窗口的开始点,投资者必将密切关注二季度到期的资产负债率较高、发行主体资质差、产能过剩行业的风险,在这些行业中股权较为分散、股东兜底意愿偏低的券种会特别被关注,投资者将防控由于突然信用事件爆发,以及利率风险被确认后导致的资金面流动性风险。
另外,部分投资者担忧违约集中暴露尤其是央企、国企或子公司违约常态化之后,会进一步刺激发行人的违约道德风险,甚至不惜以破罐破摔的债务违约来争取“债转股”机会。市场机构对于违约阶段性集中暴露的担忧情绪形成一致预期,会普遍放慢配置节奏,甚至阶段性主动收缩规模和杠杆,或者被赎回而被动减仓。
债券型基金的尴尬
信用债市场当前的情况与2015年下半年截然相反,当时在股市低迷、货币政策愈加宽松的背景下,大量资金涌入固定收益市场,对于普通中小投资者来说,债券型基金成为进入这一市场最佳的渠道。
同样,2015年债券型基金的收益让投资者们感到振奋,全年高于10%收益水平的基金比比皆是。但是,随着债券市场形势的逆转,2016年净值不是负增长的债券型基金对于投资者来说已经是最佳选择了。
众多投资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因此大量基金份额赎回就成为不可避免的情况。而为了稳定投资者的情绪,部分基金近期紧急召开投资者说明会。
在一家国内资产管理规模排名前10的基金公司的投资者说明会上,基金经理向投资者表示,导致近期信用债价格下跌、收益率不断走升的原因除了违约事件频发外,还有经济的回暖、货币政策继续大幅宽松的可能降低以及股市的触底反弹因素。
谈及这家基金公司发行的债券型基金是否有“触雷”的情况时,这位基金经理明确表示没有。但他不无幽默地称,该公司固定收益部门早在十多年前就建立了债券风险评估团队,人员数量基本保持在15人左右,而这个部门成立的前十年基本毫无用武之地,但最近两年越发忙碌,可谓“养兵十年,用兵今朝”。
记者注意到,虽然这家基金公司发行的债券型基金2016年的净值变化情况在所有基金中还处于较好水平,但投资者却并不买账。
有投资者直截了当地问,2015年某只基金的净值增幅达到13%,而今年他只期待5%的回报率,不知基金经理是否有信心。
对于这一问题,该基金经理只得王顾左右而言他,再度阐述了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债券市场的情况,最后加了一句“债券型基金提高收益率的第一条道路,也就是购买低评级、高收益率债券的道路已经被堵上,未来只能通过购买长久期债券和债券回购等加杠杆的方式提高收益”。
当然,基金经理的这种回答并不能让投资者满意,有投资者更加直接地问是否应该赎回债券型基金。
而基金公司方面对此的回答是,债券型基金的赎回费率较高,持有半年内的赎回费率是2%,所以希望投资者谨慎做出决定。
新金融记者 刘子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