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偏股基金仍坚守成长股 仅一成搭上周期列车

2016年03月14日 08:34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记者 黄小聪

  还记得去年底成长股被热捧时,理财不二牛曾和一位业绩排名靠前的公募基金经理交流,他当时表示,2016年的投资主线依然会挑选成长确定性强的个股。

  谈到大盘股或周期股的机会时,该基金经理也强调,成长股的主线肯定不需要动摇,但如果市场出现明显的风格转换,如2014年底的券商行情,他也会拿出一定的仓位来跟进。

  那么,近段时间以有色、煤炭为代表的周期股持续上涨,一向对成长股钟爱有加的基金经理们,是继续坚守科技成长,下注“围棋大战”?还是已经挽起袖子,开始“挖煤挖矿”了呢?

  一成偏股基金搭上周期“列车”

  东方财富(300059,股吧)Choice数据显示,近期周期行业指数的涨幅喜人,2月15日~3月8日中证有色上涨16.61%,中证煤炭上涨14.05%,中证水泥上涨13.72%,中证钢铁上涨13.24%。而同期数据显示,净值涨幅高于13.24%的普通股票型基金仅1只,偏股混合型基金也仅2只。也就是说,真正踏准了这波周期股行情的基金屈指可数。

  一位基金经理向理财不二牛感叹,“大宗商品相关行业的不确定性太大,像这种行情太难把握,所以都没参与。而且对于周期股,基金经理的看法也存在很大不同,即使是公司内部也存在明显分歧。”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涨幅居前的基金基本也都以“资源”命名,如易方达资源行业、华宝资源优选混合等。如果将上述基金排除在外,真正通过准确调仓换股,把握了这波行情的基金少之又少。

  另一位主要参与成长股的基金经理也同样表示,“要参与这种博弈的机会比较难,且仓位不好控制,进入的时间点也不好把握,这种钱不赚。”

  “另外,我们研究员去调研过了,发现需求端并没有明显变化。因此,在没有看到盈利改善的情况下,参与的价值就不是很大。”该基金经理继续表示。

  那么,这种行情的切换中,有没有及时“补救”的基金呢?再从3月2日~8日的行业指数涨幅来看,中证有色上涨10.02%,中证钢铁上涨8.93%,中证水泥上涨7.04%,中证煤炭上涨4.57%。同期,基金净值涨幅超过4.57%的股票型基金为32只,偏股混合型基金为117只,约占全部偏股混合型的10%;涨幅超过7.11%的偏股混合型基金为4只,股票型基金仅有1只。

  理财不二牛从基金净值变化可大致看出,还是有部分公募基金经理动作较快。虽说称不上已将配置重心完全移至周期股,但有明显的调仓换股动作,近一周来紧赶慢赶,也算搭上了周期股这趟“列车”。

  一大型公募基金的基金经理在谈论近期行情时说,“弱市环境下还是有机会,但是操作上适合采取均衡配置,仓位适中,利用市场的震荡,投资于持续涨价的周期品以及业绩相对确定性的品种,同时回避估值过高的个股。”

  重伤基金仍坚守成长股

  相比于上述一成反应迅速的基金,那些对中小创个股向来青睐有加的基金,是在继续坚守还是观望呢?从2月23日~29日的指数涨幅来看,这一周是创业板近期跌幅最大的一周,区间跌幅达到16.27%,同期沪深300跌幅为7.74%。

  理财不二牛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发现,这一周跌幅超过7.74%的普通股票型基金达到132只,偏股混合型基金更是多达621只,超过全部混合基金数量的一半。

  也就是说,2月29日,市场上绝大多数的普通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的配置重心仍集中在中小创个股。

  前述坚守成长股的基金经理向理财不二牛表示,“我主要是把仓位降下来,然后将有把握的股票集中持有。现在所持有的成长股,今年业绩可能都会有50%增幅,明年甚至在50%以上。现在反而可以寻找到一些估值更为合理的成长股。”

  虽然进入3月以来,有100多只基金的区间涨幅跟上了周期股的步伐,但相比于整体普通股票型和偏股混合型基金数量而言,确实不算多。

  而从上述期间跌幅居前的股票型基金来看,仅有诺安新经济在3月2日~8日的周涨幅超过5%,跑赢中证煤炭指数涨幅。这也说明,这些受伤明显的基金绝大多数仍选择坚守中小创。

  那么,为何这些基金对成长股如此坚持?

  一位基金分析师认为,“2016年市场对周期股的追捧,更多的是出于博弈而非成长性因素。当成长股增长预期被高估值过度透支时,市场在缺乏增量资金的情况下会出现见顶回落。但近期成长股快速下跌,却让我们对成长股的未来逐渐乐观,成长股才是股价最好的安全边际。”

  另外,国泰君安首席宏观分析师任泽平在最近的春季策略会上也指出,目前这种复苏有可能在二季度被证伪。也就是说,这轮周期的反弹更多是基于补库,以及经济稳增长的预期,需求的基本面或最快在二季度看到重新回落。

  


(责任编辑: 李阳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