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红包大战进入决战倒计时 QQ微信合力围堵支付宝

2016年02月01日 08:28    来源: 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贺 骏

  一直在正面战场顽强抵挡微信的支付宝,如今,正面临双线作战的尴尬。

  来自QQ方面的消息,今年除夕夜,QQ将投放2亿元的现金红包,与微信红包一起构成对支付宝的“包抄”态势。据介绍,QQ红包类型包括品牌红包、明星红包与个人红包等,其中,高达2亿元的品牌红包,赞助商主要来自大众点评、微众银行、滴滴出行、携程、微票、挖财、欧莱雅、美宝莲等知名商家,除了现金较以往大幅扩容之外,QQ方面还准备了大量优惠礼券,如京东券、滴滴券、微票券等等;在明星红包方面,QQ与范冰冰、李冰冰等12位一线明星签订了合作协议,将由这些明星为用户发放红包;在个人红包方面,QQ则一口气推出了三种玩法,分别是口令红包、个性红包、群发祝福等。

  对此,腾讯即通产品部运营总监刘凌表示:“QQ红包今年不打无准备之战,在玩法上,整体节奏排布比去年要完善很多。”

  “在这些红包玩法中,我们现在还无法预测哪些会成为‘现象级’红包,希望都能有好的表现。”,腾讯副总裁殷宇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在“BAT”阵营中日渐边缘化的百度,今年也加入了红包大战之中。不过,有观点认为,由于受不久前贴吧丑闻的影响,百度在公众心目中的信任度大幅下降,因此,对于红包这种与金融相关的产品,其公信力短期内还难以与支付宝、财付通匹敌。

  QQ微信“包抄”支付宝

  在“BAT”纷纷“撒钱”的大潮中,不论是哪家、哪种形式的红包,对网民而言无非是多了一种娱乐消遣,对赞助商而言则是广告营销的一种,但对发放红包的平台而言,则无疑是一场重要战役,即体现当前,又影响未来。此前,马云曾将微信红包的横空出世上升为“珍珠港偷袭”的层面。由此,才有支付宝斥资2.688亿元拿下猴年央视春晚独家合作权;由此,才有微信不惜将朋友圈除夕前后10天所有广告收入用来发免费红包。“我觉得这两年红包活动做下来,我们更有信心。红包更多的是用户的社交,上不上春晚并不重要,我们QQ和微信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殷宇表示。

  从腾讯的角度而言,红包的最终目的是夯实社交,并拉动金融;从阿里的角度,红包的目的则是夯实金融,推动社交。不过,以既有战役来看,腾讯要胜过一筹。此番,腾讯旗下两大产品同步发力,更是加码了猴年红包大战的胜算。事实上,两大产品中,尽管微信的曝光度最高,但QQ才是真正的老大。“微信和QQ的用户数都在增长,微信的增速要稍快,而QQ的基数更大”,有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对记者表示,在刚刚过去的跨年夜狂欢中,QQ红包首次尝试“刷一刷”玩法。刷红包用户达1.72亿人,共刷了729亿次,刷出红包5.62亿个。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第三季度,QQ整体月活跃用户8.6亿,其中移动端6.39亿,QQ空间月活跃用户6.53亿。“QQ与微信这两个巨无霸型的产品,仍然在飞速奔跑”,刘凌透露。

  事实上,由于QQ用户结构更偏于年轻化(58%的用户在18岁-29岁,数量超过5亿)。因此,某种程度上QQ代表了未来。“如果微信红包占据了成年人市场,QQ红包占据了年轻人市场。对于支付宝而言,能腾挪的空间就被压缩了,这是马云最不愿意看到的”,上述分析人士指出,“除了在发放红包的金额和玩法上进行差异不大的竞争之外,支付宝短期内还难以翻过QQ、微信两座大山。此前,支付宝曾用线下商超发红包的方式新增了不少大爷大妈用户,但在领完红包之后,他们很难成为活跃用户”。

  平台唱戏商家买单

  尽管“BAT”都把发红包置于战略高度,但真正为红包大战买单的,则是品牌商家。

  除了上述QQ邀约的商家外,微信的赞助商名单中,包含了太平洋产险、长安福特、益达、云南白药等数十家知名品牌。

  “你可以理解为我们在春节做的红包活动是很大的广告活动。如果商家想参与到广告活动中曝光,理论上我们应收广告费。但我们现在不收广告费,而是把这笔费用以现金的形式发给用户,等于商家出钱发给用户。”殷宇解释称。

  此外,在聘请发红包的明星们,QQ也不用掏一分钱。在业界看来,在拥有数亿用户的平台上发红包,对明星而言,本身就已经是巨大的广告。据介绍,此次QQ总计邀请了范冰冰、李冰冰、杨幂、李宇春、黄晓明、李晨等总计12位明星来发红包。“你要是有合适的,还可以继续给我们介绍。”殷宇对记者表示。

  不过,为了避免陷入类似于百度贴吧的窘境,QQ对商家的门槛提的很高。“对于发红包这种营销方式,品牌商表现出了超高的热情,但我们很谨慎。我们会考虑品牌美誉度,一些比较有风险的行业,例如P2P公司,我们在合作时非常谨慎。” 腾讯即时通信副总裁冼业成表示,对于邀请发红包的明星,我们也会慎重把关。


(责任编辑: 关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