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A股创8年最大单月跌幅 持股过年还是现金为王?

2016年01月31日 15:11    来源: 北京晚报    

  周五的一波反弹似乎又给了股民一丝希望。在连续下跌之后,周五大盘摆脱颓势,在券商引领的反攻下,个股行情重新活跃。最终,周五沪指以上涨3.09%,创业板上涨4.6%收盘。不过全周大盘下挫6.14%;创业板全周下挫7.23%,两市总成交量较前一周减少13.3%。

  回顾1月份,沪指创下8年来最大单月跌幅,历史第二大月跌幅,历年开年当月跌幅最大的一个月。A股见底了?2月会迎来反弹吗?下周如果反弹,到底是持股过年还是现金为王?这可能是很多股民面临纠结而无法回答的问题。

  收官反弹难抵全月伤痛

  本周五,A股迎来2016年1月的收官之战。A股本月的收官之战一扫连续的阴霾,最终收盘大涨3.09%,创业板更首当其冲以超过5%的涨幅领涨各大指数。大盘站稳2700点,沪深两市合计成交4287亿元。

  “再没有一次像样的反弹我就准备割肉了,实在是承受不了。”一位股民在周五表示,他对1月初的下跌起初并不以为然,还分几次补了仓。不过接下来的行情大家都看到了,将手里的剩余资金全部补仓之后这位股民彻底“崩溃”,连续多次跌停,市值缩水一半,简直比去年6月的情况还要惨烈,1月份变成备受煎熬的一个月,他已经打算割肉,发誓再也不炒股了。

  与这位股民一样,这一天的反弹并不能平复整个1月份股市带来的伤痛。上证综指1月份累计下跌22.65%,创下8年来最大单月跌幅。年初以来,A股市值已蒸发10万亿、上证综指跌去近1000点。

  多项利好助力反弹

  周五的反弹得益于多个利好消息。29日,央行进行800亿元人民币28天期逆回购和200亿元人民币7天期逆回购。而28日,央行就公告称将增加春节前后公开市场操作,并扩大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参与范围。国泰君安认为,春节资金需求近2.8万亿元,而在资金投放上,12月财政存款已投放1.4万亿元,央行释放的跨年资金也超过了1.65万亿元,已足够应对资金需求。这意味着不需降准春节资金已可应对。

  此外,李克强总理在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通电话时也谈到人民币汇率。李克强强调,人民币汇率对一篮子货币保持了基本稳定,也不存在持续贬值的基础。这一表态也给了市场莫大的鼓舞。国际上,日本央行29日意外宣布降息至负0.1%,这令整个亚洲股市开始大涨,其中日经225指数收涨2.8%,报17518.3点;韩国首尔综指也微涨0.3%。受此消息影响,美国股市周五收盘大涨,受日本央行意外实施负利率政策提振,为金融市场剧烈动荡的一个月画下句点。欧洲股市周五收盘上涨,但1月份仍累计大幅下跌。

  证监会在周五晚间也对两融、证券公司开展股票质押回购业务、大股东增减持等有关情况进行通报。证监会发言人张晓军表示,截至1月28日,融资融券余额9149亿元,各项风险控制指标处于安全状况;证券公司开展的场内股票质押回购业务融资余额为7000余亿元,低于平仓线的融资余额仅为200余亿元。

  此外,证监会公布,今年以来大股东减持明显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减持数量约占去年同期的16.05%,减持金额约占去年同期的19.12%。张晓军表示,1月4日至1月28日,已有389家上市公司实施股东增持计划,增持股份数量为10.23亿股,增持金额116.69亿元。在投资者参与程度方面,1月以来参与交易投资者数量呈每周下降趋势,从第一周的2170.50万降至第三周的1662.22万,降幅超过23%。而持仓情况表现相反,期末持仓投资者数量在每周均有小幅增长,1月共增长11.94万。

  持股乎持币乎?观点不一

  A股见底了吗?数据显示,1月27日,沪港通曾出现高达44.85亿元的资金净流入,贵州茅台、中国平安、兴业银行等都被大举买入。很多人注意到,1月27日沪股通买入金额创下去年9月份以来的新高。这意味着海外资金正在A股抄底。有分析人士表示,沪港通资金之所以大举介入,一方面,因为市场当前的机会已经大过风险。另一方面,经过半年的调整后,市场风险已经得到了较大释放。相对而言,外资看好A股长期发展趋势,所以大规模买进。

  对于周五的反弹,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表示:“可以确认婴儿底在2638点得到支撑。指数已经创下近年来最大单月跌幅,节后行情会逐步企稳。而央行也在为市场注入源源不断的流动性,市场解了渴一定会有所表现,投资者一定要坚持。”

  不过也有不少资深证券从业者发表观点认为,下周有可能出现节前红包行情的反弹,虽然2月份反弹概率也不小,但反弹宜落袋为安,现金为王。

  对于今年股市的整体判断,嘉实基金在《2016投资策略报告》中认为, 2016年成长股将依然成为主导。综合来看,2016年在宏观经济贴地飞行,且面临通缩隐忧背景下,稳增长政策有望持续发力,在货币宽松成为常态、无风险收益率继续下行、综合考虑资金供求关系的情况下,A股净流入有望成为大概率事件,结构性机会突出。

  泰达宏利首席策略师庄腾飞指出,2016年开局以来已跌去20%至25%,市场也已跌破之前“6·15”暴跌行情的低点2850点,按照A股运行规律,投资者已然不需再过度悲观,乱了阵脚,相反现在正是进行长期布局的好时机。

  浦银安盛基金经理则建议投资者关注受益于供给侧改革的建材、煤炭等传统行业及估值回归至合理范围的部分成长股。此外,随着落后产能的加速淘汰,传统行业的供需关系有望好转,也可重点关注资本支出持续下降、上一轮产能周期增幅最小的建材、煤炭、钢铁行业。

  华泰证券的观点认为,目前沪深300估值11倍左右,而8倍估值是历史估值底部,但8倍估值时期所对应的货币宽松程度无法与当前相比,在当前环境下10倍估值应该已经是极低估值。按照沪深300估值10倍来算,现在与最底部有10%左右的空间,那么对应上证指数向 下10%左右的话,2400点到2500点是可能的最底部。

  股基重灾 新发保本受宠

  A股1月份大面积受灾,基金也不能独善其身。根据基金2015年四季报,主动股票型基金平均股票仓位从去年三季末的74.69%猛增至去年底的89.05%,加仓约14个百分点;而主要混合型基金平均仓位从去年三季末的76.72%大幅上升到去年底的83.17%,加仓幅度也达到了6.45个百分点,这样,截至去年底,主动权益类基金仓均处于历史高点水平。

  根据Wind资讯统计,1月份148只主动股票型、混合型和二级债基单位净值平均跌幅分别达到24.31%、14.69%和3.34%。其中股票配置范围为60%至95%的385只高仓混合型基金1月份平均跌幅达到25.07%,其亏损幅度甚至超过了主动股票基金。而该类基金月度跌幅已经超过了2008年10月,创出历史最大月度跌幅。

  “基金的仓位重,调仓难,在连续下跌中比散户更难抽身。”一家基金公司负责人表示,1月份的损失惨重,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修复。

  1月份,随着股市衰微,新基金发行热度骤然下降,但却迎来基金的分红潮。凯石金融产品研究中心公布的数据,今年1月以来开放认购并成立的新基金规模不如前期的情况。截至1月21日,今年新成立的8只基金募集总规模为97.6亿份,而去年全年新基金募集规模最小的9月份仍有185.15亿份。

  此外,数据显示,上周新成立基金14只,沪港深基金占三席,保本基金占两席,保本基金贡献46%。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1月以来共有7只保本基金先后成立,这些新发保本基金的成立规模均在10亿元以上,其中诺安、易方达、建信新发保本基金成立规模均高达40亿元以上,多只保本基金在混合基金发行不利的环境中都提前结束募集。银华保本增值等老基金也于近日重新打开申购。

  记者 傅洋


(责任编辑: 关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