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颠簸筑底路 休整待“雪融”

2016年01月25日 07:42    来源: 中国证券报    

  两融余额“十五连降”创纪录

  上周A股反弹两个交易日后承压回落,周五V型反弹,收复2900点。两融余额十五连降,创历史纪录。短期来看,内部风险犹存,外围市场波动,套牢盘沉重,资金情绪谨慎,预计市场将延续弱势筑底格局,通过反复震荡来消化压力和修复信心。虽然不排除再探新低的可能,但2900点以下从中长期来看相对安全,持续杀跌的系统性风险有限。分析人士建议耐心等待底部确立,待风险释放之后再行布局。

  A股巨震两融“十五连降”

  上周A股触底反弹,市场中枢小幅回升,但期间剧烈波动。上证综指周一探出新低2844.70点后展开反弹,周二延续升势,收复3000点;然而周三和周四受外围市场动荡影响连续回落,跌破2900点;周五高开后震荡下行,受外围市场回暖、管理层维稳、央行连续放水提振,大盘午后震荡回升,上涨1.25%至2916.56点,日K线收出阳十字星,重返2900点上方。

  行业方面,上周有24个申万一级行业板块实现上涨,其中,建筑装饰、电子和通信板块的周涨幅居前,分别上涨4.03%、3.37%和3.18%;相比之下,钢铁、非银金融和 银行 3个板块上周收跌,累计跌幅分别为2.50%、1.38%和0.86%,休闲服务板块较前一周持平。

  135只概念板块中,有127只上周实现反弹,其中,充电桩、国资改革、绿色节能照明和安防监控板块周涨幅居前,分别上涨8.05%、7.10%、6.70%和6.38%,移动转售、智能交通、智能穿戴、移动支付和生物识别板块周涨幅超过6%;相比之下,医药电商和中日韩自贸区板块周跌幅居前,分别下跌1.47%和1.22%,抗癌、养老产业、沪股通50、IP流量变现和赛马5个概念板块的跌幅在1%以下。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上周四,沪深两市两融余额连续十五个交易日下降,超越了2015年6月19日至7月9日股灾期间“十四连降”,创连降纪录。一方面,作为情绪放大器,两融余额破纪录连降充分折射出当前资金心态之谨慎;不过另一方面,十五连降之后,融资热情阶段性企稳反弹的概率也在上升。

  反复筑底静待压力释放

  鉴于人民币汇率企稳、维稳信号释放、外围市场反弹,市场步入筑底阶段,迎来阶段性反弹窗口。不过,由于市场情绪谨慎,上方套牢盘压力大,经济运行疲弱,因此预计筑底之路将震荡反复,难以一蹴而就。另外,汇率波动、美联储加息 、产能出清等潜在风险在二季度可能抬头,该预期将令资金对一季度春季反弹的博弈更趋激烈,操作难度将加大。

  总体来看,市场底部需要反复震荡方能探明,不排除再探新低的可能,不过2900点附近从中长期来看相对安全,持续杀跌的概率不大。春节临近,红包行情预期提升,但谨慎做多的存量博弈格局下,行情更多为波段和交易性机会。建议控制仓位,静待底部夯实和趋势明朗。

  招商证券 指出,市场节奏已经初步从连续暴跌切换到快速下跌和快速反弹互相切换,市场将继续测试2850底部的含金量,在3000点以下10%正负5%的位置会出现某个级别的低点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地点确认后会有周线级别的反弹,是市场进入深度熊市前最后的多头机会。操作上,谨慎和严守右侧交易原则是保守资金所应有的态度。

  兴业证券 暂时维持“春季反弹时间窗口”的判断,强调春季反弹是跌深反弹,是下跌大趋势中的一段喘息期,反弹的操作难度大,仓位上过于激进最终可能导致伤亡巨大。交易性选手可博弈春节到两会的窗口期,非交易型选手慎入。操作上立足“斯诺克打法”进行防守反击,在市场恐慌宣泄之后再布局,多在“人少的地方”淘淘金,精选风险收益匹配度高的机会。

  国信证券 认为,站在2900点,分红收益率提供较大安全边际,动态市盈率相比去年同期不贵。短期仍有调整压力,但股指未必再创新低,博弈出底部。政策是最大变数,具体实施需要观察。无需悲观的理由还包括:货币宽松仍可预期,央行首先要把汇率处理好,贬值的短期恐慌有消散迹象,汇率引起的金融风险不会发生在我国。对一季度剩余走势乐观,不看好二季度。


(责任编辑: 向婷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延伸阅读
  • · 蓝筹轮涨近尾声 指数短线或将休整      2014年12月02日
  • · 大盘强势依旧 金股继续休整      2014年11月28日
  • · 短期指数需休整 中期趋势可看好      2014年11月28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