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2016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进入落实阶段的关键一年。从宏观层面来看,随着改革步伐的逐步推进,结构性改革或将伴随2016年全年。同时,加速去产能和清退“僵尸企业”更是重中之重。
所谓僵尸企业,是指那些无望恢复生气,但由于获得放贷者或政府的支持而免于倒闭的负债企业。它们占用大量资金、土地等资源,却不产生经济效益的企业。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券商人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地方政府无限制的财政补贴是造成这类企业不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今年11月4日和11月18日,国务院两次常务会议都提出,要加快推进“僵尸企业”重组整合或退出市场。
据了解,目前的“僵尸企业”主要集中在产能过剩行业、重化工行业等领域,其中,钢铁、煤炭、铁矿石等行业更是首当其冲,而在这些行业中的国有企业更是面临严峻的去产能挑战。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苏培科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应将资本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充分利用起来。另外,在充分尊重市场选择倾向的同时,也要为企业自身的发展与转型谋求新的发展契机。
“随着政府层面大力清退‘僵尸企业’,预计A股市场的重大重组案例将会大大增加。”川财证券研究报告指出。
实际上,今年以来,资本市场的并购重组已经趋于活跃。Wind资讯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至今,A股市场共发生657起重大重组事项,比2014年同期增长近4倍。此外,沪深两市266家上市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每股收益在近三年均为负数,且不少上市公司在2015年前三季度该指标继续为负数,A股“僵尸企业”比例约占上市公司总数的1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