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10月份以来ST板块涨幅逾三成 “炒壳”投机何时休

2015年12月18日 07:09    来源: 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 很多渴望获取上市资格的企业,往往选择买壳上市的路径,这是壳公司股价大涨背后的重要逻辑之一

  ▲ 从长远来看,随着股票发行注册制的推出,壳将不再成为稀缺资源,炒作借壳、保壳的现象或许会降温

  岁末年尾,A股市场保壳行情和摘星脱帽行情再度上演。10月份以来,ST板块在2个多月的时间内涨幅超过30%,*ST元达、*ST星美等个股股价更是创出历史新高。

  同花顺iFind统计显示,截至12月14日,发布2015年年报业绩预告的22家*ST上市公司中,14家公司预计扭亏,2家减亏,2家不确定,4家“报忧”,其中2家“续亏”的公司退市风险增加。《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实施逾1年,在股票发行注册制渐行渐近的背景下,未来随着公司上市成本降低,这样的“保壳热”能否长久延续?

  壳资源的价值

  “在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实行核准制的情况下,退市公司依然是极少数,即便是经营业绩不佳的公司也具备相对稀缺的‘壳资源’,形成了独特的保壳、借壳、卖壳市场。很多渴望获取上市资格的企业,往往选择买壳上市的路径,这是壳公司股价大涨背后的重要逻辑之一。”财富证券研究发展中心分析师龚滨说。

  从保壳上市公司的特点看,一般这类公司市值较小,通常不超过100亿元,大股东持股比例相对不高。同时,壳公司往往业务转型前景不明朗,或者业绩不佳,自身重组意愿强烈,有意通过各种手段实现保壳。“简单地说,盘子小、易并购、有想象空间是壳资源被热炒的重要诱因。”金牛理财网研究员何法杰说。

  对于连年亏损的ST板块公司来说,今年以来资产出售、资产重组和财政补贴等仍是其试图扭亏、保壳的主要手段。但这也为炒壳行为提供了空间。

  据财富证券统计,近年来A股上市公司借壳上市成功家数逐步增多。截至9月底,今年实际发生借壳案例67家,已完成借壳上市25家,实际完成数已达到去年全年水平。而去年借壳案例数为30余家,2013年实际完成借壳案例数超过10起。

  “从以往的借壳上市案例看,壳资源本身经营难以为继,想早脱身的情况很多,但从主动买壳角度看,交易成本乃是首要因素。从收购成本看,市值规模(含股价、股本规模)为最重要因素。另外,股权结构单一且大股东持股比例较小的上市公司有利于新股东对其集中收购。”龚滨说。

  降温仍需时日

  自2001年以来,A股退市的公司数量不足100家,仅占目前全部上市公司的3%左右。上市公司退市难一直是A股市场的一大“顽疾”。这种近乎“有进无出”的状态使ST股票经常被爆炒,也造成很多业绩不佳的“戴帽”公司被追捧,制约着股市的优胜劣汰。

  同花顺iFind系统显示,截至12月14日,今年以来共有42家被实施ST。仅有*ST博元、*ST新都2家公司被暂停上市,没有1家公司主动放弃壳资源。

  12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拟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关于授权国务院在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中调整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有关规定的决定(草案)》。草案明确,在决定施行之日起两年内,授权对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票公开发行实行注册制度。这意味着,我国股票发行注册制正渐行渐近。

  中国证监会表示,将出台多项举措护航注册制。其中包括要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对欺诈发行和重大违法的上市公司实施强制退市,坚决清除出市场。

  “从长远来看,随着股票发行注册制的实施以及退市制度等配套措施的推出,依靠编故事、拉补贴的保壳公司将不再稀缺,炒作借壳、保壳的现象或许会降温。”何法杰说。(经济日报 记者 周 琳)


(责任编辑: 邢晓宇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