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新三板机构抢筹暗藏机遇 紧跟大户火中取栗

2015年03月19日 09:06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 卜坚 庞华玮

  2月底以来,抢筹行情催热了新三板成交活跃度,做市股票涨幅中位数超过30%。市场初创期的赚钱效应促使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涌入这一新兴市场,新三板不同于A股市场的投资机会亦得以彰显:跟踪大户成交。

  记者整理成交明细数据发现,由于三板投资活跃度仍不及A股,且对资金门槛限制颇多,个别三板股票“大户”主导市场的态势十分明显,跟踪大户的大笔成交以及定增价成为一种短期内行之有效的策略。

  紧跟大户赚钱

  3月9日是近期“抢筹行情”的最高点。在当天新三板市场13.2亿元的成交中,179家采用做市转让方式的企业成交额接近9.4亿元,占比不到9%,但做市企业贡献了新三板超过70%的成交额。

  “三板做市股票飙升,但3月9日以后明显后继乏力,股价的底在哪里?是我每天都思考的问题。”新三板个人投资者老刘表示,“我在查阅当日成交明细时发现了一些问题,与A股市场完全不同。”

  “查阅历史成交明细,有些成交股价异常的低,而且手笔很大,并非我这种几手十几手的小买卖,而是几千手的成交。”老刘表示,“我意识到如果不观察这些大户的动作,迟早要翻船。”

  记者查阅月初某热门生物制药企业股票做市成交记录发现,在3月5日收盘价在19.9元时,第二天开盘首笔成交却出现14.7元、14.1元的价格,合计达1300手,成交额高达1800万元。此后,当日所有报单成交价格未曾低于20元,且这些零星报单单笔最多为16手,合计尚不足开盘大单的零头。

  事实上,该股票当天收盘价为25元,这笔大单当天浮盈70%。虽然后来出现大幅回调,即便这笔大单持有至3月18日,亦足以浮盈20%。

  此类开盘成交数千手的奇景又在此后几个交易日内反复出现。3月13日开盘,单笔2000手卖单成交于14元,此后其他当日零星报单成交价未低于19元;到了3月15日开盘,单笔2002手买单却又抢先成交于19.5元。

  “这个情况是明显的利益输送。为什么做市商愿意放弃这么大的利益?”沪上某私募投资经理李林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合理的解释是,这种大资金进出本身就是‘塑造’股价的方式。”

  随着新三板赚钱效应的不断扩散,越来越多的私募机构发起了针对新三板的产品,正是看中了新蓝海的潜在机遇。

  “我们最近正在募集三板指数‘基金’,门槛最低100万元。投资方向为未来的三板指数成份股,以及部分合作券商的做市股。”沪上某投资机构人士向记者透露,“我们和做市券商的关系比较好。”

  由于三板股票的成交规模仍远不如A股,近期大笔资金沉淀成为衡量股价变化区间的参考。

  以某龙头传媒行业股票为例,经过3月9日连续下挫后,3月15日尾盘及3月16日午盘成交价在35元附近,总成交额高达900万元的买单,奠定了股价反弹回补的基础。

  “我选择的标的股,都是在某一价位上大笔买入成交,有2000万以上资金沉淀,这需要仔细统计最近半个月的成交情况。”老刘表示。

  “一开始大家都抱着来三板埋伏的打算,等着割后来人的‘韭菜’。最后发现自己差点成了‘韭菜’。”李林笑称。

  定增回报丰厚

  新三板的另外一个价值锚点,则是今年以来的定增价。

  安信证券研报称,新三板融资环境向好,定向发行、优先股、股权质押、股票的质押式回购、中小企业私募债等融资工具逐步落地并被采用。

  根据股转系统发布的数据,2015年2月新三板挂牌公司一共完成了52次定增,其中包括46次已挂牌公司股票发行和6次挂牌同时股票发行,发行融资总额13.81亿元。

  同花顺IFIND统计,今年以来201家三板做市企业共有98家实施定增,占比近50%。其中,已经有42家企业的增发股份上市。

  根据3月18日收盘价对比,42家企业增发股份的浮盈中位数已经高达154%,而在两三个月内,收盘价已达定增价2到3倍的股票并不在少数。

  事实上,这一投资机会早已被众多投资机构笑纳囊中。

  以A股定增市场活跃的财通基金[微博]为例,其于年初发行的境内首批新三板公募专户产品,成立不到2个月的时间基本建仓完毕,渠道透露目前已获得超过50%的收益。

  而在新三板市场下手较早的鼎锋基金,鼎锋资产已成立的和正在募集中的新三板产品有8只左右,募资规模在10亿左右。其推出的“鼎锋明道新三板定增宝1号”,发行规模为2亿元,计划期限2+1+1年。 年均收益超过8%时,管理人提取20%的业绩分成。渠道方面提出最为“悲观”的预计年化复合收益率仍高达31%,最乐观的计划年化复合收益率则达74%,私募机构参与定增的赚钱底气可见一斑。

  “2月底到3月初的行情,基本上消灭了股价低于定增价的股票,以后密切观察新增定增计划价格,特别是溢价发行的标的,十分重要。”李林表示。

  “除了参与定增以外,在协议成交股票转为做市成交之前的一段时间,投资者有机会利用自身资源从做市企业手中拿到一些股票。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下,协议转做市基本上是稳赚不赔的,股价增幅比较可观。”北京某券商场外市场部人士透露。

(责任编辑:康博)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新三板机构抢筹暗藏机遇 紧跟大户火中取栗

2015-03-19 09:06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