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业渴求甘露银行独自滋润
航空公司给人的形象都是高大上的,无论是漂亮的空姐还是先进的飞机,或者高收入的飞行员,从那一张张价格不菲的机票就可以看出端倪。但是谁又曾想到,航空公司却是一个赚钱很难的地方。
来自民航局的消息称,2013年民航全行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248.1亿元,比上年减少36.8亿元,比2010年减少近200亿元。在上市公司中,中国国航去年盈利33亿,其中投资收益就占了8亿多,客运的毛利率只有14%;南方航空去年盈利仅仅18.5亿,其中营业外收入就达到19.35亿,这里面很多都是汇兑收益。也就是说,单纯靠主业,航空公司其实都不怎么赚钱,整个民航的总利润不及工商银行2013年2626.5亿元净利润的十分之一。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景气度尚可的民航尚且如此,其它行业可想而知。比如解决了大量就业的钢铁行业,2013年算是恢复期,整个行业实现的利润不过2588亿元,不及一个工商银行;石油石化算很赚钱的行业了,2013年利润总额也只有8900亿元,而且需要注意的是,这是在主营收入达到13.3万亿元取得的利润,算下利润率也不过6.7%。
我们再看看银行,2013年中国银行业的整个净利润为1.43万亿元,秒杀任何行业,以工商银行为例,2013年其总收入是5896亿,净利润达到2626.5亿元,净利润率为44.5%。这样一比起来,似乎全社会都在为银行打工。
放眼全球,虽然最赚钱的行业仍然是银行金融和石油石化,但在中国,整个社会为银行打工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比较恶劣的。上面的数据说明一切,石油石化的利润更多靠的是量的积累,钢铁就不说了,毛利润更低,但凡能赚钱的实业,能获得15%的利润率已经是谢天谢地了,大多数行业实际上都达不到,这还不是净利润率。但银行动辄就是40%的净利润率,而且在如此之高的净利润率下赚了这么多钱,就显得比较突兀。特别是中国宏观经济处于转型关键时期,很多行业在艰难转型,银行却在赚大钱,则更显得格格不入。
最关键的是,中国的银行业在获得如此丰厚利润的同时,却对资金再投放很吝啬。我们可以思考一种奇异的现象,为什么中国的M2理论上如此充裕,但整个社会资金成本却如此之高,每年年中都要闹大大小小的钱荒?最关键一点,M2的很大一部分,是被银行压了箱底,大量的资金沉淀在银行间市场拆借,很难进入实体经济。银行以补充核心资金充足率、加高自己的坏帐拨备率等手段吸纳资金,想方设法把流动性投放到银行间货币市场,只是挤牙膏式的把少量流动性投入需要资金的实体经济。在银行看来,转型的行业不能投大量资金、面临增长瓶颈的房地产不能投大量资金、不确定因素太多的战略新兴产业不能投大量资金,于是还是自己拿着捏着稳当。
为什么在中国要用活余粮如此艰难,原因就正在于此,有余粮也说没余粮,藏在那就是不给你。于是,就造成了一些新的恶性循环——实体经济缺血,整个社会资金成本高企,银行却在偷着乐;大量企业去拼IPO,但几千家企业光排队都需要两三年,更多有点名气的企业开始奔走海外……把银行业的利润分点给实体经济,已经刻不容缓,矛盾的尖锐已经到无法容忍的地步了。
(责任编辑:马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