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专家:银行业改革还有很大空间
改革还有很大空间
申银万国董事长李剑阁:中国银行业改革还有很大空间,因为人事仍由组织部门管理。汇金作为四大行的大股东,并不干预其具体运作,且汇金过去几年也在探索,例如只监管金融机构的资本,而不管人事任命,汇金也只在金融机构派驻股东董事,已然市场化。但人事由组织部门定,所以不认为中国银行业已经改革到位了。
银行业同质化严重
瑞银集团中国区主席兼总裁、瑞银证券董事长李一:中国银行业高利差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银行必须去寻找自己的优势,同质化是不行的。为了贴近市场,国外有不少把一家大银行拆分成七八家小银行进而服务细分区域的先例。
从监管角度看,我们对银行有统一的要求,但从战略上看,目前中国银行的同质化严重,甚至连部门设置都一样。由于资本金和监管行为的要求,很多银行放弃了一些业务。有些小银行正在逐渐消失,而大银行则重点发展自己擅长的领域。
目前中国银行业的混业经营分三种,一是由国企沿袭下来的,如招商局、中信集团;二是以股份企业起家,后来逐渐成长为多牌照平台,如平安集团;三是商业银行发展到一定阶段开始混业经营,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
我觉得混业经营会带来更加激烈的竞争,理论上如果某几项业务做得好,可以带动其他业务的发展,但这只是一个理想中的完美世界。在实际操作中,各项业务高度发展后,往往会逐渐分开。
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
交通银行董事长牛锡明:尽管我国商业银行在股权结构上已有混合所有制之名,但尚未达到混合所有制之实,离充分商业化、市场化的现代商业银行的运行机制尚有较大差距。如公司治理方面,商业银行普遍存在董事会决策功能不足,内部制衡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商业银行应对外部挑战的必然选择。要通过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来探索“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的改革经验;探索国有资本、海外银行资本和民营资本怎样在市场配置资源中发挥决定作用;探索在利率市场化、经营国际化的环境中,学习借鉴国际经营经验、规范银行经营决策、提高服务实体经济水平、增强企业经营活力的新方式;探索银行内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制度改革;探索完善银行经营投资责任追究机制。
推进银行战略转型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互联网金融只是一个催化剂,它诱导了银行变化,引发了银行在利率市场化方面的创新和尝试,它借助了一个新的渠道绕开了对银行存款的关注,对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形成竞争,加速了利率市场化。某种意义上,互联网金融是利率市场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是利率市场化以外的东西。未来银行战略转型,一是进行收入结构的调整,这样银行间就要把大客户转向小客户,转向盈利能力比较强的客户;二是根据银行自身风险管理能力进行业务结构调整,利差收入减少银行就要拓展利息以外的收入来源,非利息收入或者是中间业务收入。比如,发展现在的理财产品,投资银行业务等,这些是银行应该拓展的重点;三是进行组织架构的调整,比如银行事业部制就是很好的例子。
大力发展民营中小银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不仅仅是对外开放会促进我们的改革,对内开放同样会促进改革。如果没有,那么这种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导的银行结构,以及存款贷款利率过度管制的金融体制,改革起来进程可能会非常缓慢,会遇到很多障碍。但是有了这种东西,我们离存款利率、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就越来越近了。这实际上是通过对国内的民营企业开放来促进传统的金融业的改革。
鼓励允许有条件的民营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金融机构。从现在获批的这几家银行的情况来看,它们都是属于大银行,都是直接跟互联网配套的机构银行。我认为下一步金融体制改革,要想真正迈出更大的步伐,确实应当是在民营中小银行到场的前提下进行。因为在中国的经济结构当中,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占的比重很高。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往往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制度性障碍。其实我们没有专门的民营中小银行为他们提供金融服务。这在今天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认为下一步除了批准这种大的民营银行以外,我们也应该大力发展民营中小银行。(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责任编辑:蒋柠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