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变招”:立体护航A股
中国证监会日前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开展优先股试点的指导意见》、《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3号——上市公司现金分红》以及“借壳上市审核严格执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标准”等一揽子监管政策,彻底打破市场平静。史上暂停时期最长的IPO预计将在明年1月重新开闸,届时将有约50家企业完成程序并陆续上市。
股票良莠交给市场判断
11月30日下午,证监会突然召开发布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与此同时,优先股相关政策也得以公布。
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被视为此次新股改革中的最大的“亮点”。与延续了多年的审核制不同,注册制意味着未来证券监管机构不再为新股发行“把关”,股票的良莠优劣将交由市场自己来判断。
此外,针对新股发行“三高”、“圈钱”问题,此次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后,将不再执行“25%规则”。推动老股东转让股票,增加单只新股在上市首日的供应量。采取措施约束网下配售的机构投资者报高价。确定发行价时,要求先剔除报价最高的10%的申购量。报价最高的部分将不得影响发行定价,报价最高者也不能获得配售,防止“人情报价”或盲目报高价。
而在规范新股发行过程中的机构行为时,《意见》表示,主承销商可以将网下发行的股票按事先公布原则配售给自己的客户。主承销商为发展长期客户,需要合理定价平衡买方利益。这有利于防止主承销商与发行人共谋定高价。另外,《意见》也加大了对业绩“变脸”的中介机构的处罚力度。确认业绩“变脸”,即暂不受理相关保荐机构推荐的发行申请,并移交稽查部门查处。
创业板压力甚大
在11月30日下午的发布会上,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表示,意见发布后,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进行相关准备工作,2014年1月预计将有50家公司陆续完成上市。
这一信号意味着冷冻了一年多时间的IPO将最快在明年1月重启。这一重磅消息对刚刚跨入2013年最后一个月的A股市场而言,势必冲击不小。
从今年下半年起不断涌现的新股恢复发行传闻来看,每一次出现传闻时,资本市场的表现均不是特别好。可见市场对于IPO的态度,投资者都会认为这又是在给股市抽血。
从历次重启情况看,新股恢复发行后市场总是跌多涨少。具体来说,股市设立以来,共有8次新股发行暂停、7次恢复发行,前7次恢复发行后的首个交易日,上证综指5次下跌、2次上涨。
暨南大学金融系教授杜金珉表示,长期以来,由于A股作为上市公司融资圈钱场所的形象一直未能改变,疯狂打新、炒新导致二级市场投资者利益受损,过去几次新股发行改革都未能取得实质突破,因而IPO重启消息都被当作利空消息解读。
国金证券财富管理中心分析师黄岑栋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短期而言,确实对于市场会是一个考验,尤其是创业板,是一个实质性的利空。”
目前,创业板的估值又处于60倍左右的水平,黄岑栋指出,如果后期新股发行的市盈率在20倍左右的话,那么就会实质性拉低创业板的估值水平。但如果后期新股发行的市盈率是接近当前估值的话,那么市场会重新燃起对于融资的担忧,同样也会使得市场对于创业板的估值认可度下降。此外,证监会明确创业板不得被借壳,那么这就会对创业板中的垃圾股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长期利好股市
此次A股停发一年多以来,市场积聚了巨大的堰塞湖,融资压力依然不小。证监会数据显示,目前仍有700多家企业在排队苦等IPO开闸,“已过会但尚未发行”的企业共有83家,计划募集资金总额已经达到600亿元。
为何股民对IPO重启会如此厌恶,黄岑栋给出的解释是,“大家对只有融资没有投资的市场感到厌恶。”
“我们认为融资和投资最大的区别是在于IPO价格的高低。如果发行价格是合理的话,实际上就具备了投资的特性,那么市场必然会给予关注。”黄岑栋强调,“未来的发行制度是注册制,而非目前的审核制,这就会使得上市项目和资金的关系发生逆转,发行价格也将趋向于合理。那么新版IPO对于股市就是正面的。”
著名财经评论员苏培科昨日也表示,向注册制过渡是此次改革最大的亮点,对于中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意义重大,但下一步仍需要完善交易所等相关环节来推动注册制。此外,意见中关于市场化发行机制、强化信息披露以及加强投资者权益保护等措施都将有利于股市长期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韦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