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逻辑演绎“红十月” 改革蓝图日渐清晰
“指数搭台、热点唱戏”的格局成为9月A股的主旋律,无论是周期股的小步缓行,还是小盘股的末路狂奔,都透露出一个重要信号,即市场不缺乏参与资金,资金热度的维持有助于反弹的延续。从政策环境和热点挖掘力度来看,7月以来的反弹演绎成中级反弹的概率很大。经济数据的小周期企稳消除了基本面的不确定因素,三中全会召开前的政策预期也为游资提供了足够多的炒作题材。考虑到9月底资金面因素,节前A股有一定调整的压力,但“红十月”再次上演的概率依然不小。
年内经济无虞
随着经济数据连续三个月企稳,市场对于基本面的担忧开始消除。由于三季度经济数据的企稳一部分基于去年同期的低基数原因,因此9月经济数据能否延续之前的回升趋势存在不确定性,这也是9月下旬周期股反弹力度偏弱的重要因素。从近期公布的汇丰PMI预览值和政策动态而言,年内基本面无虞。
从内生性角度考量,7月以来的小周期复苏的内生性因素仍处于释放周期。以汇丰PMI指数为例,9月初值较上月终值提升1.1%至51.2,连续两个月站在50枯荣线以上,历史同期的平均提升幅度为0.2%,即使撇除低基数和季节性因素,内生性的回升动力也相当明显。从供需两端来看,产出指数改善幅度弱于同期,而反映消费端的新订单指数改善幅度连续两月显著超出同期,显示出供求关系正趋于平衡。9月汇丰PMI指数的显著提升可能主要来自外需的改善。外需的改善早于内需是近期在演化的故事,也是导致汇丰PMI指数出现超季节性反弹的主因。从统计口径分析,汇丰PMI指数调查覆盖的企业以东部沿海的一些中小型企业为主,对需求尤其是外需的反应较为明显。与过去内需反映主导的模式不同,此次小周期复苏的核心是外需,这点从出口数据上也能窥出端倪。
第四季度经济是否会再次回落成为左右市场的关键因素,除去季节性因素、低基数和主动补库存等复苏推手,财政支出有所发力或成为延续复苏的重要推手,前期被压制的支出在第4季度可能会集中发力,对经济形成有力支撑,叠加上消费支出的持续上升、外围经济形势好转带来的外需改善等,第4季度的基本面其实不用悲观。基本面预期的转好对于周期股也将形成支撑。目前周期股始终处于“引而未发”的状态,更多折射的是对于第4季度基本面的不确定。一旦这种不确定性有所缓解,周期股依然有望“复辟”。
改革蓝图日渐清晰
第三季度是整个改革预期的拐点,由上半年结构调整的悲观预期逐步过渡到改革红利的正向预期。仔细梳理此次改革的几大版图,也愈发清晰。就之前最耳熟能详的新型城镇化为例,李克强总理在公开场合再一次阐述了对于新型城镇化的理解——“兴城首先要兴业”,即当地的产业发展是支撑当地就业和有效推进城镇化的重要力量,因此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必须协调推进。具体到城镇化的细节,未来东部地区的产能将会部分转移至中西部地区,在中西部地区形成以成渝、武汉、合肥、郑州和长沙为核心的产业带。折射到板块机会上,多少会带来如2010年“炒地图”类似的热点轮动机会。在行业上,落后产能淘汰最集中的传统行业有集中修复的机会,中西部城市涉及的棚户区改外,城市管网的更新、智慧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等其他薄弱环节也存在着炒作机会。
拉动民间投资的板块也逐步清晰。从之前多次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提及要坚决打破各种“玻璃门”,尽快在一些垄断领域向民资开放,形成示范带动效应。继去年掀起的金改热后,对于民营企业申请银行牌照的放开,可以看出是对民营资本的一次倾斜。相比其他领域,金融行业一直是高壁垒、享有政策垄断红利的行业,也是外部争议最大的一个行业。而此次民间投资改革选择从高壁垒的银行牌照入手,至少可以看出拉动民间投资和改革的推进是在切实执行。从盘面上来看,对于民营银行概念的炒作是近期最大热点,一旦有涉及民营银行牌照申请的企业,游资就会集中炒作。按照这个逻辑,引导民间投资的同时也可以促进国有企业改革,从这个方向演绎,未来国企改革是否会带动相关“中”字头企业的预期扭转也值得重点关注。
无论是改革的哪个版图,短期内斗很难看到实质的效益,然而A股投资的核心是预期,只要预期向着好的方面演变,资金就会闻风而动,提前埋伏。从这个角度来看,三中全会前各种政策预期所带动的热点炒作仍会保持较高的频率。从市场走势观察,除了创业板出现明显的顶背离信号外,沪综指和深成指依然保持着良好的上攻节奏,上周沪综指的周线成交额创出近两年的新高,按照“天量见天价”的规律,9月底小幅调整后仍有向上创出新高的动能。
(责任编辑:魏京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