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年中大促昨日开场,引发网购一族的购物热情。银行的理财产品年中大促也在华丽丽地上演,而且力度不断升级,让一些已经下单认购的市民大呼买早了。
买早的喊买亏了
王女士前天收到建行的短信,说发售一款5.7%的理财产品。她赶到银行时被告知已经抢光了。谁知第二天,她又接到银行的短信通知,这回推出的理财产品收益更高。 “差不多一样的产品,第二天变成6%了。幸亏我前面没抢到。”
不过,很多早就抢购的市民觉得亏了。
6月24日,某国有银行推出一款高收益的贵宾专属产品,87天,预期年化收益率5%。经常在该行理财的程女士觉得这个收益已经很高了,因为上个月该行的相似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只有3%出头。结果刚刚下单的她,昨天有收到银行的最新产品通知,期限34-89天不等,预计年化收益率最高可达6.5%。同样是5万元起步的产品,两天的工夫收益就涨了1.5个点。“感觉就像这几天的网购,刚下完单人家就打折搞活动。”
银行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对于国有银行来说,6%到6.5%的收益已经是非常高了。这些银行并没有股份制银行那么缺钱,但是他们也必须紧跟市场推高收益的产品来保住存款,以免被其他银行的高收益产品挖走了。
理财产品收益逼近10%
与国有银行的产品相比,股份制银行产品收益率更具竞争力。不少股份制银行的理财产品最高收益可以达到7%。如光大银行推出的1个月左右的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7%,起步金额100万元;平安银行推出7天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7%;民生银行一款30天的理财产品,最高收益也是7%。
陈先生是招商银行的贵宾客户,6月25日,他收到理财经理的通知,称该行将于26日、27日发行30天收益8%-10%的理财产品。这款产品已经在21日和24日发行过两期,预期收益分别是8.60%和9.5%。不过,这款产品是针对贵宾客户发售,起步金额高达100万元。
记者了解到,招商银行的这款高收益产品是投资于银行间拆借市场,因前期银行流动性结构性资金紧张,银行间拆借市场利率飙升,前两款产品的预期收益率特别高。
买产品要注意起息日
细心的投资者发现,很多银行的理财产品早早开卖,起息日却还很远。如一款股份制银行发售的高收益理财产品,6月21日开始发售,起息日却是7月2日。这意味着,如果6月21日购买这款产品,资金要白白在账户里躺12天,这12天投资者只能拿微乎其微的活期利息。但是,如果等到募集期快结束时去买,很可能已经买不到了。
理财师提醒,市民在选购理财产品时要注意募集期、起息日和到账日。近期很多银行发售高收益理财产品是为了应对6月30日的银行年中考核,很多产品跨月发行,起息日在7月1日或以后,募集的资金在存款账户内,都可以算作银行的存款额。但是,对投资者而言,募集期过长,将拉低资金的实际收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