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大金主”逐渐离场 定制基金难圆“弯道超车”梦

2018年08月22日 07:07    来源: 中国证券报    

  借力银行等机构的委外业务,近年来公募基金行业的定制基金规模急速膨胀,部分中小型基金甚至因此萌生了“弯道超车”的梦想。但随着资管新规的落地,银行等机构投资定制基金的规模受限,导致这些意欲“弯道超车”的中小基金公司规模大起大落,发展战略一度陷入困境。

  业内人士指出,定制基金的好处是“来钱快”,尤其是货币型定制基金,动辄便是数百亿元的规模,这满足了部分中小基金公司短期超高速发展的需求,但“快钱”的负面因素,则是受政策影响波动大,而且太多的“潜规则”存在助长了风险的滋生和蔓延,这方面需要公募基金行业引以为戒。

  “飙车”后遗症

  通过各类定制基金的设立,尤其是一些小型基金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增长迅猛,不到百亿元的规模短短两三年间攀升至近千亿元,令业内震惊。但仔细观察这一类小型基金公司的规模增长情况,货币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是绝对主力,而且单只基金体量特别巨大,反之,通常最被看重的偏股型基金,则数量很少。

  记者通过数据统计发现,包括浙商基金、永赢基金等,都是这类意图“弯道超车”的例子,但“飙车”过程确实颠簸。以浙商基金为例,数据显示,2015年第三季度,该基金的资产管理总规模不过25亿元,历经一年发展,至2016年第三季度,也不过增加至约87亿元,而到了2017年一季度,资产管理总规模突然飙升至约609亿元,两个季度的增幅高达6倍左右。

  但随着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出炉后,浙商基金的资产管理总规模开始快速下滑,至2018年二季度末,规模跌至284亿元,缩水幅度高达五成多。值得注意的是,在仔细观察浙商基金各类型产品的变动情况时,除货币型基金急速缩水外,不属于定制基金的混合型基金也从巅峰的31亿元跌落至今年二季度的8.7亿元,显示出定制基金规模下降对权益类产品也存在负面影响。

  变“被动”为“主动”

  诸如浙商基金这样因定制基金而出现资产管理规模大起大落的现象,引起了业内深思。上海某中型基金公司副总经理对此表示,在公募基金行业整体格局有固化倾向的背景下,小型基金公司急于“弯道超车”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过度依赖于某项业务,则容易出现风险。

  “中小型基金公司资源有限,一旦既定战略上难以持续,调整起来就会很困难。这不仅牵扯到公司的架构调整,还包括公司收入的变化、人员的流失等各种变量,因此,对于定制基金的发展,包括今后对于单一创新业务的运动式发展,业内都要引以为戒。”该副总经理说。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公募基金业会放弃定制基金。事实上,银行等委外投资定制基金的比例被要求下降后,发起式基金成为公募基金业新的定制基金发展方向,在2018年获得快速发展。记者通过数据统计2018年基金中报后发现,单一投资者持仓占基金份额比超过99%的基金数量仍多达651只,合计总规模仍达到1.27万亿份。按基金公司计算,浙商基金、南华基金和汇安基金中,单一投资者持仓占基金全部资产净值比例均超过90%,其中,浙商基金最高。

  而某基金公司相关负责人则向记者表示,在满足资管新规的前提下,以机构资金为主的公募基金产品依然有其生存土壤。可以通过产品设计和策略优化,在基金公司与资方机构间设立“防火墙”,保证基金产品的独立性、公平性与稳定性,避免发生流动性风险及其他风险事件。

(责任编辑:关婧)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