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英唐智控宣布,拟引入浙江省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国资”)作为战略投资者。浙江国资将参与英唐智控的定增,如定增最终完成,浙江国资将持有英唐智控不低于15%的股份,而英唐智控原控控股股东胡庆周的持股比例或将降至17.89%。
引人关注的是,浙江国资后续可能进一步收购英唐智控股份。胡庆周明确表示,如战略投资者希望获取公司控制权,不排除向其进行部分股权转让的可能性,从而引发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变更。由于浙江国资是国有独资控股公司,英唐智控后续或将正式进入“国资阵营”。
英唐智控一位高管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控股股东愿意出让公司控制权,主要是着眼于公司长远的发展,而引入具备国资背景的股东,对提升公司的资信能力、提高公司融资能力及减低公司融资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公司控制权后续或将变更
今年8月27日,英唐智控宣布,拟非公开发行不超过2.1亿股,募集不低于21亿元,用于现金收购深圳前海首科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前海首科”)100%股权,并补充公司流动资金。
仅过了半个月的时间,英唐智控就找来了重要的战略投资者。9月11日,英唐智控发布公告称,已与浙江国资签署框架性协议,浙江国资将认购英唐智控不低于2亿股定向发行的股票。英唐智控目前总股本为10.7亿股,如定增最终完成,浙江国资将持有英唐智控不低于15%的股份。
公开资料显示,浙江国资成立于2007年2月,是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国有独资控股公司。主要业务涉及投资管理、资产运营、股权管理与资本运作、产业基金、金融服务等。
英唐智控相关负责人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英唐智控目前业绩高速增长,引入具备国资背景投资者的意愿非常迫切。2016年和2017年,英唐智控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38.35%和75.27%;而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则达到50.81亿元,同比增长54.56%。
业务快速扩张的同时,英唐智控也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截至今年6月30日,英唐智控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债务性融资余额合计 20.08亿元,资产负债率为69.52%;2018年上半年,英唐智控财务费用高达7472万元,而同期净利润仅为9023万元。
“公司的内生增长、外延并购都需要资金,当前市场环境下,资金成本越来越高,融资也越来越难。引入国资股东,能增强公司的增信,提升评级,对缓解公司资金压力有积极的意义。”上述公司高管说。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定增可能是英唐智控“易主”的开始。目前,英唐智控控股股东胡庆周持有公司21.41%的股份,定增完成后,胡庆周的持股比例或将下降至17.89%。胡庆周明确表示,如战略投资者希望获取公司控制权,不排除向其进行部分股权转让的可能性,从而引发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变更。
“控股股东愿意对公司控制权作出让步,主要是着眼于公司长远的发展。就算公司控制权变更,只要公司业绩良性发展,对所有人都是好事。” 上述高管说。
目前,英唐智控《关于继续推进非公开发行股票暨延期复牌的议案》已获得董事会通过,国资战略投资者后续将就本次战略合作展开尽职调查。记者了解到,英唐智控目前在全力跟进定增事项,但定增方案最终“出炉”仍需一定时间。
收购意图提升综合毛利率
另一方面,英唐智控本次募集资金的用途,也引起了投资者的关注。
英唐智控对前海首科的收购,最早可追溯至3个月前。今年5月28日,英唐智控宣布因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停牌。英唐智控拟以8亿港元至13亿港元的价格,收购前海首科全部股权。双方初步确定,2018年至2020年前海首科的业绩承诺分别为8000万港元、1亿港元以及1.2亿港元。英唐智控解释称,收购前海首科主要是为了提升公司的综合毛利率、完善公司产品结构。
资料显示,英唐智控主营业务为电子元器件分销、软件研发销售、电子智能控制器的生产销售等。在英唐智控的主营业务中,主动元器件(芯片及存储等)业务收入占比较高,而该业务的毛利率在近年出现了明显的下滑。2017年,英唐智控主动元器件毛利率为8.59%;而在今年上半年,该业务的毛利率已经下滑至7.28%。
主动元器件业务毛利率较低,对英唐智控综合毛利率也造成了影响。2017年,英唐智控综合毛利率为8.26%,比2016年减少了0.68%;今年上半年,英唐智控的综合毛利率也降至7.06%。
“我们的产品线目前已经非常丰富,引入前海首科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英唐智控上述高管介绍,前海首科主要从事被动电子元器件的销售,近年来,被动电子元器件价格持续上涨,提升了相关分销领域企业的毛利率及盈利能力,通过并购被动电子元器件分销企业,将有利于完善公司产品结构、提升公司综合毛利率及盈利能力,也有利于增强公司抵御行业周期性风险、持续发展的能力。
截至记者截稿,英唐智控仍在对标的项目进行尽调,而英唐智控的股票也仍在停牌之中。
(责任编辑:关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