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执着扩网 股东减持 顺丰中考喜忧参半

2018年08月28日 07:15    来源: 时代周报    

  顺丰控股(002352.SZ)近期发布的2018年半年报显示,虽然公司净利润增速低于收入增速,但同期的网络能力大跨步发展。对于自己网络能力的建设,顺丰控股不能说不执着。

  颇具戏剧性的是,由于顺丰控股数个股东限售股解禁,且不约而同地把减持价格限定在45元/股,即便市场价早已低于此,也依然毫不松口,导致公司股票流通盘不能良性扩大。

  “顺丰是物流综合服务商,当顺丰具备了综合服务能力后,公司业务的深度和广度就有了更强的竞争力。”顺丰公关部相关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网络能力大增

  相比起股价,王卫更关心的似乎还是网络能力建设。

  财报数据显示,公司的仓库面积和持有的土地面积,在2017年底分别为76万平方米和3515亩,到了2018年半年报,却分别增加到150万平方米和4603亩,持有土地面积的账面净值达到91.34亿元;中转场总数,从2017年底的270个增加到2018年中的375个;智能快递柜数量也增加一倍,从2017年底的5.5万个增加到2018年中的10.4万个。

  此外,在与铁路合作方面,截至2018年中,顺丰控股开通高铁线路数量已经达到77条,普列线路达到112条,铁路运输业务量已经达到0.27亿票,占公司总的业务量比例为1.4%。

  从2018年上半年整体来看,公司发送的快递业务量总计18.58亿票,同比增速为35.29%,快递业务收入为421.6亿元,同比增速为31.74%,票均收入为22.69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63%。

  不过,由于公司加大了投入力度,因此,净利润同比增速仅为18.59%,绝对值为22.34亿元。

  毛利率和净利润率水平也有所下降。其中,毛利率从2017年底的20%下降到2018年年中报的18.91%,净利率则从2017年底的6.68%下降到2018年年中报的5.19%。

  最主要的原因是,顺丰控股在研发上加大了投入力度。根据公告,2018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投入3.97亿元,同比增长94.8%,远远超过了营业收入的增速;另外,公司的销售费用同比增长了51%,达到9.6亿元。管理费用的增速则低于营业收入增速,仅为19%,为38.2亿元。

  另外,顺丰控股向零担快运领域的扩张成效显著。顺丰控股在2015年推出重货业务,2017年半年报时,重货业务的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比例为5.48%,到了2018年中,这个比例增长到8.12%,成为顺丰控股在商务件、经济件之外的第三大收入来源。

  2017年,顺丰控股的重货业务已经在零担行业中排名第三,仅次于德邦股份和安能物流,并且以每年100%的增速迅猛追赶。到了2018年中,顺丰控股重货业务的收入已经达到34.51亿元,同比增长95.82%。同期德邦股份的零担业务却出现了下滑,同比增速为-13%左右,收入为57亿元。两者的市场份额差距越来越小。

  目前,顺风控股重货业务的主要客户包括苹果、海澜之家、美的、海信、唯品会等。2018年上半年,顺丰控股在零担快运的布局动作频繁。3月,顺丰控股收购广东新邦物流有限公司的快运业务,建立“顺心捷达”品牌;5月,“顺心捷达”陆续在全国展开供应商加盟招商,根据公司公告,“网络建立时间比预期更快,覆盖面更广,预计在今年年底正式展开业务”。

  行业或进入下行

  在2018年半年报中,顺风控股也表达了对未来形势的担忧,认为“我国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未来的发展仍然面临较为复杂的局面”;另一方面,“电商平台企业、社会资本等外部力量正加速进入快递物流行业”,导致竞争加剧,公司未来或许将面临“业务增长放缓及市场份额下降的风险”。

  公司似乎也在未雨绸缪。资金方面,2018年7月26日,顺风控股成功在香港发行了5亿美元的高级无抵押固息债券,票面年息为4.125%。

  “境外发债的原因是公司考虑要在香港、欧美、东南亚等地进行业务发展、布局和并购,所以需要资金。”顺丰控股证券部相关负责人在中报业绩交流会上说。

  此外,公司也加快了整合、并购和资本运作的步伐。

  今年8月初,顺丰控股宣布与美国夏晖集团(HAVI Group)成立合资公司新夏晖,顺丰控股为控股股东。

  有着44年历史的夏晖是美国的供应链巨头,其业务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也是麦当劳的全球物流供应商之一。夏晖的技术经验丰富,对顺丰控股的冷链业务来说,价值巨大。据报道,夏晖给麦当劳送货的准点率超过98%,每天晚上11点到凌晨1点完成送货,5分钟之内就可以完成8吨的标准冷冻车的装车和卸车。

  成立之后,新夏晖将经营夏晖在中国已有的部分业务— 中国内地、香港和澳门的供应链及物流业务(包括国内货运管理),其中仅麦当劳客户的业务就达到几十亿元的规模。

  顺丰控股自2014年开始发展冷链运输,2018年上半年,顺风控股的冷链运输业务总计实现收入15.28亿元,增长47.71%。占主营收入的比重为3.6%,仅次于商务件、经济件和重货业务。

  顺丰控股每月的业务量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映射出快递行业的变化趋势。2018年一季度,快递业景气度突然提升,但是到了二季度,景气度的热情却逐渐熄灭,业务量增速也越来越低。

  根据顺丰控股的公告,2018年1月,公司发送了3.2亿票快递包裹,同比增速为33.2%,这个增速显著高于之前3个月20%左右的水平,此前都在20%左右。而到了2018年2月,公司业务量增速进一步提升到53%,3月也高达35%,4月份,依然保持惯性,同比增速高达36%。

  转折发生在5月份。顺丰控股的业务量同比增速骤然下降到30%,随后6月份下降到28.69%,7月份进一步下降到27.54%。

  整个快递行业的月度业务量同比增速情况与之相同。

  “快递物流行业属于强周期,与宏观经济关联极其紧密,而在目前的宏观经济背景下,或许快递物流行业的下降才刚刚开始。” 北京某证券公司交运行业分析师张明(化名)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

  待减持股份成堰塞湖

  在2018年的上半年里,顺丰控股的股价表现非常沉默,毫无激情,也几乎被市场忘记。

  实际上,自2017年初上市以来,顺丰控股的股价就始终围绕51元/股上下波动,基本是横向发展,而到了2018年上半年,这样的僵局非但没有被打破,反而股价中枢还下跌了许多。

  实际上,中短期内,对顺丰控股股价至关重要的因素,主要来自于大股东的减持问题。

  2018年4月,顺丰控股股东嘉强顺风、元禾顺风、顺达丰润以及顺信丰合宣布各自的减持计划,都规定减持价格不低于45元/股。

  而截至2018年7月27日,前三者总计持股数量达到8.6亿股,占总股本比例为19.5%,其中,处于解禁状态的流通股的数量为5亿股,占总股本比例为11.3%。

  但由于股东们一致将最低减持价格设定在每股45元,而该期间公司股价有大部分时间处于45元/股之下,减持进展显得并不顺利。根据公告,截至7月29日,4个股东们总计减持的股份数量仅为5226万股。

  “市场觉得价格太贵了,此前接触过,有客户想通过大宗交易方式接盘一些,但这些股东对价格毫不松口,实际上市场价格已经跌到每股45元之下了。”张明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道。

  8月8日,顺丰控股发布了新的减持计划公告,嘉强顺风、元禾顺风、顺达丰润等股东们,依然固执地把减持最低价格定为每股45元。

  8月22日,另一笔限售股解禁。根据公司公告,此笔限售股为顺丰控股上市时的募集配套资金发行股份,总计2.27亿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5%,主要持有方是泰达宏利、鹏华、财通、大成等基金公司和金融机构。

  “待减持的股份形成了堰塞湖,有很重的市场博弈的味道,看好公司的人想买,但是不想给这些要减持的人接盘,因为这么大的量,只有全部买下来,才能继续推动公司股价上涨,即便现在买入,短期内也无法获得收益。但卖方却又是待价而沽的态度,不松口。需要时间去消化。”张明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有趣的是,根据2018年年中报,前十大流通股名录中,出现了“上海景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景林优选私募基金”的名字,显示新进买入总数为499万股。

  “这说明,已经有机构开始大举买入公司股票。”张明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道。

(责任编辑:关婧)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