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数字货币助力精准货币调控

2018年03月24日 08:53    来源: 中国证券报     郑渝川

  金融科技、数字货币的研究,近年来许多国家都在加速推开。我国央行在2014年成立了专门的数字货币小组,次年开始研究数字货币的发行和运行框架以及涉及到的关键技术。2016年,央行开始筹备数字货币研究所,并在2017年初开始试运行数字货币。《数字货币:金融科技与货币重构》指出,作为货币载体形式的演化,数字货币取代电子货币,由此将使得货币发行更加高效、安全和成本低廉;并将因此使得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乘数增加——这一过程之中,央行进行精准货币调控的能力大大增强。

  按照作者的观点,数字货币的发行为央行升级为“超级央行”,更加精准实施货币调控政策创造了条件,也将因此更好地稳定社会信用总量,对于金融周期的影响也增强了。为了实现这项目标,我国应当进一步把握金融科技改革创新机遇,让金融改革、金融科技改革与实体经济结构调整以及财税等经济其他领域的深入改革结合起来,使得金融改革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

  强调避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凸显稳健创新的意义,这无疑也适用于数字货币及其监管的发展。本书还指出,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特别是包括数字货币在内的各项重大的金融创新层出不穷,暴露出传统金融监管的局限性。

  作者认为,数字货币的发行使用能够有效打击洗钱、贪腐、偷逃税款等违法犯罪行为,各种行为都会获得记录,无法根本性地藏匿或灭失;让纳税、医保、社保支付更加高效透明。但数字货币的发行长期来说,会使得金融资产转换加速,让银行存款脱媒,还会进一步诱发目前已经突出的金融乱象,因而需要及时升级监管体系,以提高监管水平。

  《数字货币:金融科技与货币重构》开篇简要回顾了货币演进历史,解析了美元被确定为世界货币之后创建出的美元霸权走向终结的原因所在,指出货币载体无论如何演化,其核心都在于信用。随着数字技术的成熟,货币竞争带来了金融账户体系的互联互通,将因此使得全球支付体系进一步成型。

  我国货币载体经历了商品货币、金属货币、金属铸币、信用货币等时期,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经济快速与世界接轨,所以在纸币阶段越过了纸质支票的支付阶段,直接进入电子票据和银行卡阶段。特别是在近年来,移动支付这一无现金支付方式,随着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普及,成为国内与现金支付拥有同等权重的方式。移动支付的较高覆盖率和渗透率,为数字货币在中国的发展也铺平了道路。

  数字货币按照发行主体,可以分为私人数字货币和法定数字货币。这本书一大独到之处在于,作者非常娴熟、深入地运用复杂网络理论指出,在互联网金融所构建的复杂网络系统中,货币流通将成为各类账户构成的节点之间的数字和信息流通;复杂网络不接受匿名节点接入,所以数字货币运用推广的重要前提必然在于,“完全实名化的金融账户体系和验证实名制的有效方式”。作者认为,法定数字货币拥有更加光明的未来,中国的数字货币将在现有支付清算平台上进行必要的调整与完善,继而建立改良化的金融基础设施,由此可以避免对于现有货币体系的过于激烈的震荡。

  对于近年来议论热度很高的“比特币”,作者认为其无法扮演法定数字货币角色。理由在于,比特币不是中央银行发行,无法满足某一经济体、全球经济体掌控发钞权的要求,也无法实现货币政策的调控职能;而比特币的匿名性对于全球安全稳定有影响;另外,比特币产生以来在很大程度上脱离实体经济活动。

  《数字货币:金融科技与货币重构》还提出,法定的数字货币体系至少应当包括数字货币底层、数字金融账户体系、数字身份验证体系三层;在对照我国及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央行有关数字货币的发行原则后,作者概括提出了必要的原则:法定原则、物理虚化原则、一一映射原则、复杂网络实名原则等。

  (原标题:数字货币助力精准货币调控)

 

(责任编辑:马先震)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