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央行聘数字货币研发人员

2016年11月21日 08:59    来源: 国际金融报     ◎ 吴婧

90国央行代表共同讨论区块链。

  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推动数字货币,又有新动向。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科学研究所公布招聘信息,“数字货币研发技术人才”成为招聘对象。

  招聘的6个岗位中,5个岗位主要从事数字货币及相关底层平台的软硬件系统的架构设计和开发工作,要求具有系统架构设计经验、区块链技术开发或应用经验、大数据平台开发经验者优先;1个岗位主要研究数字货币中所使用的关键密码技术,对称、非对称密码算法、认证和加密等。

  那么,央行推出数字货币有无时间表?纸币与数字货币能并行存在吗?无纸币时代真的来了吗?

  央行做了什么

  一位央行金融研究所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工作人员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央行对区块链技术及数字货币极为重视。”

  2016年1月,央行召开数字货币研讨会,央行行长周小川明确表态,央行非常关注数字货币的发展,“很早就开始研究了”。

  据记者了解,2014年,央行成立了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专门研究小组,对数字货币相关问题进行前瞻性研究,论证央行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可行性。2015年央行对数字货币发行和业务运行框架、数字货币的关键技术、数字货币发行流通环境、数字货币面临的法律问题、数字货币对经济金融体系的影响、法定数字货币与私人发行数字货币的关系、国际上数字货币的发行经验等进一步深入研究,形成了人民银行发行数字货币的系列研究报告,央行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原型方案已完成两轮修订。

  第一季度,周小川接受媒体专访,特别谈到数字货币的发展。

  在他看来,作为上一代的货币,纸币技术含量低,从安全、成本等角度看,被新技术、新产品取代是大势所趋。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全球范围内支付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数字货币发行、流通体系的建立,对于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都是十分必要的。

  数字货币的推出有时间表吗?

  周小川的说法是,“现在还不能说数字货币的时间表”,即便推行,纸币和数字货币“仍会在较长期共存”。

  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筹备组组长、科技司副司长姚前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法定数字货币的推出应该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稳步推进,可以选择一两个封闭的应用场景(如票据市场等)先行试验,观察其使用效果,逐步积累经验,随时改进和完善,待成熟后再作推广。”

  据姚前透露,央行相关研究小组“每天都在讨论和推演数字货币发行流通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加班是家常便饭。筹备组人员中既包括技术专家,也有金融领域专家。”

  截至目前,央行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原型方案已完成两轮修订,核心要素可以概括为:“一币、两库、三中心”,具体包括数字货币发行库、商业银行库、认证中心、登记中心和大数据分析中心等。用户通过基于安全芯片的客户端来使用数字货币。这些研究成果已经向国家知识产权局递交了专利申请书。

  机构有何方向

  不仅央行在行动。

  6月初,包括中国代表在内的来自90个国家的央行及监管机构代表齐聚华盛顿美联储总部,参加第16届金融业政策挑战国际大会,会议为期三天,其间代表们听取了关于区块链技术的报告。

  会议的主题是“变化中的金融:金融业的科技转型”。会上,各国代表详细介绍了各自在去年一年的区块链和数字货币技术探索进展,并提出各自探索中遇到的问题供大家讨论。

  世界银行网站资料显示,两名中国银监会代表和一名中国央行代表应邀参加大会,其中包括中国银监会上海监管局局长廖岷。中国香港也有两名代表参会。

  分析指出,在这次央行高级别会议上,90国央行代表共同讨论区块链,乃是史上首次,凸显区块链的重要性已获得金融监管者的认可。

  相较于央行这样的监管机构,民间机构对区块链的使用更灵活,多家交易所、银行等金融机构已开展试验和应用测试。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16-2020年区块链技术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显示,2015年全球共发生数字货币区块链的投资事件65起,披露金额达到4.9亿美元,较2014年总投资额3.61亿美元增长35.73%,行业累计融资金额突破10亿美元,主要公司如Ripple、Blocksteam、Chain、DAH、Circle等融资规模超过5000万美金。

  瑞银、德意志银行、桑坦德银行、纽约梅隆银行,以及经纪公司毅联汇业(ICAP)率先研发出“多功能结算币”(utility settlement coin),争取在2018年初将其投入商用;花旗集团正在研究自己的“Citicoin”解决方案;高盛已经为可以让交易近乎瞬间完成结算的“SETLcoin”申请了专利;摩根大通(JPMorgan)也在推进类似项目;区块链投资公司Coinsilium在伦敦汇业证券衍生品交易所(ISDX)交易所首次公开募股(IPO),成为世界上第一家成功上市的区块链技术公司;蚂蚁金服宣布区块链即将上线,首先应用于支付宝爱心捐赠平台;近日,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已经在抵押贷款的房产评估上测试使用了区块链系统,同时计划与汇丰银行一起在香港给借款者提供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按揭贷款服务。

  区块链有何用

  无论是央行,还是金融机构,目前的研究都是基于区块链技术。

  2008年,比特币开发者中本聪在论文《Bitcoin: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中首次提出区块链概念。中本聪认为,区块链技术是构建比特币数据结构与交易信息加密传输的基础技术。

  简单来说,区块链就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共享记账技术,它要做的事情就是让参与各方能够在技术层面建立信任关系。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党委书记霍学文认为,“区块链已成为金融科技的底层技术。”

  以比特币为例,区块链是“一个收录所有比特币历史交易的总账本”。每一个区块就是这个账本的每一页,其中包含若干笔交易记录,每当发生一笔新的交易,交易信息就被标记上时间戳和上一个区块相关信息,进而生成一个新的区块,新的区块在获得全网共识之后,会按照时间顺序追加到主区块链中。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员杨涛认为,从金融科技视角来看,区块链不仅带来了全新的金融运作模式,而且反过来也为技术创新提供了重要的金融“应用场景”。

  目前,区块链应用场景体现在多方面。首先,支付领域。这方面原始应用是瑞波(Ripple)系统。成立于2012年的Ripple基于区块链(分布式账簿记账)技术,主要提供跨境支付服务。此系统主要解决了跨行国际支付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其次,征信领域。区块链技术低成本地解决金融活动中的信任问题。另外,区块链技术可以推动交易场所进一步地做到开放、共享、不可篡改,尤其是通过区块链技术把社会上的很多交易活动纳入规范和监管。

  “只要运用了平等+共识逻辑的项目,都可以是区块链的范畴。理论上,区块链可以被应用到所有的系统中。这或许是区块链最大的价值所在。”中信证券分析师肖斐斐认为,在应用上看,区块链的发展脉络应当是一个“短中长期稳步发展、三目标协同前进”的格局。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秘书长伍旭川认为,认为当前区块链这项技术的应用只是无穷可能性中的“冰山一角”,不断发展中的区块链可以给银行、医疗保险、公证、数字版权、物联网等领域带来革命性影响。

  作为金融科技创新较为突出的成果,区块链正在深刻改变金融业,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新兴技术,风险也需警惕。

  过去金融业系统性风险,更多是关注“大而不倒”的机构,而在当今互联网时代,考虑到互联网金融活动的网络效应,同样要考虑“网而不倒”问题。另外,从非系统性风险看,需关注不同参与者制造的风险,以及各方需要面对的风险,比如面向个人的金融消费者保护、面向金融科技平台的风险识别、面向企业层面的风险防范,如非法集资、财务管理风险等。

  霍学文认为,区块链时代仍要做好传统金融服务、互联网金融创新服务和金融监管服务,尤其要防范金融风险。如果现在不规范区块链技术,它又将成为非法金融活动的来源。


(责任编辑: 马欣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