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李全:动能转换是小微企业发展的关键

2018年03月13日 08:12    来源: 经济日报    

  在小微经济体系内部,结构调整的相关政策效果已经开始初显。比如,小微企业去产能工作虽滞后于大型国有企业,但成本和质量要求已经开始通过产业链传导到中下游,这将促使小微经济体逐步、全面进入结构调整期。

  目前,小微企业在“瘦身”过程中已经呈现出质量提升的显著特点,这种质量提升不仅仅限于对产品质量的探讨,更要从战略高度调整产业结构,并以此为基础深层次布局产业链。

  在结构性改革的进程中,中国经济正在实现从高速度向高质量的转换。目前,已有多个省份陆续调低了2018年的GDP增长目标,其中天津将GDP增幅从去年的8%下调至5%;福建、海南等地方政府开始取消对部分市县的GDP考核;浙江则推出“亩产效益”综合评价改革,更加注重经济效率。

  除宏观考核体系调整外,产业主体内部调整已经产生了积极效果。2016年,煤炭、钢铁分别完成去产能2.9亿吨和6500万吨。2017年,煤炭行业1.5亿吨以上、钢铁行业5000万吨左右、煤电行业5000万千瓦的去产能年度任务目标均已超额完成。

  数据显示,前两年全国已退出煤炭、钢铁产能分别超过4.4亿吨和1.15亿吨,去产能完成数量接近“十三五”期间任务要求。到“十三五”期末,全国预计还将取消和推迟煤电建设项目约1.5亿千瓦,淘汰煤电落后产能2000万千瓦,今年将在船舶制造、有色金属、炼化、建材等行业继续加大去产能力度。

  从宏观经济运行来看,2018年开局形势不错。在结构调整的深水区,各项总量指标的趋势性下行是正常的。目前来看,今年前两个月经济运行整体情况符合预期并呈现良性增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带来的提质增效效果已经初步显现。在这一形势下,2018年小微企业总体上仍面临下行压力,但质量和效率的提升会成为主旋律。

  2018年2月份“经济日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小微企业运行指数”(下称“小微指数”)为46.7,较上月下降0.1个点,仍在稳中有升的总体格局中小幅震荡。需要看到的是,当月的小幅下降有春节等季节性因素。在2017年第四季度小微指数连续反弹的基础上,2018年2月份各分项指数呈现出调整的状态,除绩效指数、风险指数小幅上升,成本指数持平外,其他各项指数均呈下降趋势。其中,采购指数为45.8,较上月下降0.4个点,显示出小微企业原材料采购等显著回落。这一方面与相关原材料价格处于历史高位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小微企业对成本的关注有关。同时,扩张指数为45.8,下降0.3个点,这显然与小微经济主体对未来增长预期相关。

  数据显示,在小微经济体系内部,结构调整的相关政策效果已经开始初显。比如,小微企业去产能工作虽滞后于大型国有企业,但成本和质量要求已经开始通过产业链传导到中下游,这将促使小微经济体逐步、全面进入结构调整期。

  从区域指数来看,除西北地区略微上升0.1个点以外,其他地区指数均呈下降态势。西北地区指数仅为43.0,距离荣枯值尚远,其总量对全国小微经济贡献也有限。此前表现较好的华东地区和中南地区指数均下降了0.3个点,但这两个地区的指数已接近或达到荣枯值,其他地区指数则小幅下降。

  从行业指数来看,除交通运输业、住宿餐饮业指数小幅微升,农林牧渔业指数持平外,其他各行业指数均呈下降趋势,尤其是制造业指数为44.9,下降0.2个点,距荣枯值尚远。此外,调研结果显示,小微经济的行业流动资金周转指数呈现“六升一降”态势,其中除建筑业外,其他行业流动资金周转速度均有所加快,除农林牧渔业、住宿餐饮业和服务业外,其他行业的回款周期均有所缩短。

  目前,小微企业在“瘦身”过程中已经呈现出质量提升的显著特点,这种质量提升不仅仅限于对产品质量的探讨,更要从战略高度调整产业结构,并以此为基础深层次布局产业链。换句话说,动能转换是2018年全年小微企业发展的关键词。(文章来自:经济日报 作者:南开大学金融学院教授 李全)

(责任编辑:华青剑)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