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白领消费贷激增 纯信用最高贷50万

2017年10月16日 08:40    来源: 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短期消费信贷规模破6万亿,各金融机构设“白名单”对白领市场进行细分

  编者按

  短期消费贷破6万亿,近三年规模翻番。是的,消费金融火了,它似乎已无处不在。

  长江商报记者观察到,目前正火爆的消费贷当属白领领域。有些“优质客户”几乎不费力就能获得30万-50万的信贷额度,而一些普通的工薪阶层,也能凭身份证和手机号,获得数千到数万不等的额度。

  “我们需要这么多借贷产品吗?”有金融研究人士反思。确实,消费贷爆火背后,“多头借贷”“欺诈借贷”和坏账升高正让行业人士忧心忡忡。

  不过有幸的是,今年9月以来,监管已经出手,防范并加大对违规行为问责力度。正如采访中多位行业人士提到的那样,从追求规模到追求质量,消费贷正走在一条日益成熟、规范发展的道路上。

  □记者 但慧芳

  一向申请难度大的信用贷款,似乎正在以消费贷的形式变得唾手可得。

  “所在单位如果是银行‘白名单’客户,申请人的信用贷款额度最高可到50万。”10月10日,一市属国企工作人员王小姐向长江商报记者介绍,由于她不属于“白名单”客户,但也可以从商业银行、电商、消费金融持牌机构、互联网金融公司等获得一定额度。这些产品从数千元到数万不等,放款时间短、无需抵押,有的仅需身份证和手机号就可申请。

  一周来,长江商报记者走访多地发现,借助消费的由头,众多金融机构瞄准了消费贷市场,向白领等人群开发出各类名目繁多、利率多样、额度不等的消费贷产品。

  “最近两年期间,消费贷特别是面向普通工薪阶层的消费贷爆发式增长,看到向好势头后各机构纷纷进入,有些无抵押物的纯信用贷款甚至能贷30万—50万。”一大型股份制银行人士对长江商报记者透露。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住户短期消费信贷规模已破6万亿,近三年时间规模几乎翻番,相比去年同期增长1.61万亿,增速高达35.14%。

  面对火热市场,10月15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冀志斌提醒,消费者在运用金融工具借贷时,要保持理性,充分衡量自身的借款需求和还款能力,对投资风险和消费风险要有充分预判,以免陷入债务困境和财务危机。

  优质白领利率可低至6%

  不稳定人群或高达200%

  在市属国企工作的王小姐最近手头紧张,想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贷一笔30万、无房产等抵押物的消费贷。

  “摸了一圈后,发现纯信用贷款有多种渠道可供选择。”王小姐告诉长江商报记者,若选择一次性从一家银行贷出30万,需要所在单位比较优质,是银行的“白名单”客户,或者能够加入到银行“白名单”中,通过银行对个人信用资质的审核之后,拿到一笔“个人信用贷款”或“个人消费信用贷款”,额度可高至30万至50万,贷款期限时间一般不超过3年。

  不过,银行这份“白名单”的准入单位要求较高,打听过几家国有和股份制银行之后,王小姐发现,主要针对“国家机关、行政事业单位、三甲以上公立医院、公立高校及重点中学和大型国企、央企、垄断行业等单位工作人员”,属于“高级白领人群”。而王小姐询问后得知自己所在的单位并不在银行“白名单”之列。

  在这种情况之下,王小姐从银行获知,她可以拿不同的银行信用卡在手机端APP上申请消费分期现金贷款,根据信用额度的不同和审核机制的不同,可借出几千到几万不等。

  除银行之外,王小姐还询问了这两年兴起的消费金融公司,得知额度一般不超过5万,若要借到30万,王小姐可能需要从多家银行和多家机构进行“借贷组合”。

  另外,若王小姐信用资质和收入状况更低一点,还能选择一些互金平台和电商平台,不过,额度则会低一点,一般为几千元且借款时间较短。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金融机构俨然已对白领进行细分,像王小姐这样的普通工薪阶层,能够借贷的渠道主要为银行信用卡分期消费贷、消费金融公司推出的消费贷款等,额度约在几千到几万之间,年利率约在10%—20%上下。

  而比王小姐收入状况更好、工作单位更稳定的“优质白领”客户,则有望拿到银行6%左右年利率的“白名单”消费信贷。对于工作不够稳定的人群,更多需要从互金平台、P2P、小贷公司等机构借款,年利率有的可能高至20%—30%甚至高达100%—200%。

  借贷“唾手可得”,短期消费信贷近三年规模翻番

  “在消费贷出现后,白领阶层借款似乎‘唾手可得’。跟工资卡绑定的手机银行直接自动开通数十万的额度,这在以前很难想象。在过去意识里,人们觉得找金融机构借贷是很难的事情,现在却非常容易,机构还怕你不贷款。”一位大学老师对长江商报记者感慨。

  确实如此。10月14日,一位国有银行人士对长江商报记者透露,其所在单位的同事,也会选择信用贷款产品或者消费贷产品。“在APP上一点,5秒放款、一次性打到借记卡上,而且随时可以还款,便捷性和高额度令人震惊。”

  有行业人士称,从国内信贷市场角度看,今年央行将控制房贷占比结构纳入MPA考核,敦促银行优化信贷结构,合理控制房贷占整体业务比例和增速,银行信贷投放更多转向个人消费金融贷款等方向。

  多位行业人士回忆称,银行密集推广除房贷、车贷以外的消费贷产品始于2014年下半年,2015年上半年股市的牛市行情让消费贷更为火爆,白领人群又是其中最为庞大和活跃的分子。此后,房地产市场快速上涨,又催生消费贷规模快速增长。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显示,截至今年8月,住户贷款中的短期消费贷款(一年期,一般不包含房贷等)额度已达到61976.56亿,相比于去年12月末的49312.86亿,增长1.27万亿。相比去年同期的45861.87亿,增长1.61万亿,增速高达35.14%。而在2015年8月底,短期消费贷款规模为37985.60亿,2016年同期同比增长7876.27亿,增速20.37%。

  历史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1月,住户贷款中的短期消费贷款仅33088.04亿,近三年时间,短期消费信贷规模几乎已经翻番。

  有媒体统计显示,今年半年报显示,截至6月末,多家上市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突破2000亿元。如平安银行消费金融贷款余额2770.9亿元,上半年新发放贷款1294亿元,同比增长255.49%。建设银行和招商银行增量也较大,建设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为1580.7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30.37亿元,增幅达到110.66%。招商银行上半年余额为840.7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99.89亿元,较去年年末增长31.19%。光大银行消费贷款余额为3723.62亿元,排在上市银行首位,较去年年末增长17%。

  多头借贷和过度加杠杆需警惕

  “从白领角度而言,消费贷‘火爆’有几个背景。一是金融观念的变化,从以前多储蓄,到逐步形成理财观念,再到去提前消费。二是房地产等吸纳了大量的资金,人们已经开始习惯并接受杠杆率的提高;三是年轻消费人群的崛起。”一位银行高管对长江商报记者分析。

  该人士表示,在他看来,目前白领市场已出现一些客户多平台进行借贷和过度加杠杆的情况。“有部分人并不具备玩杠杆的能力,借钱炒房、过度消费,找银行申请几十万,投资也有风险因素,不是每个人都具备这种金融的风险控制能力。”

  有国有银行人士举例称,其曾有优质白领客户将银行消费信贷贷出来后,转借给亲戚朋友做生意、买房,赚取中间的利差,但因为亲戚朋友的还款时间和还款额度不能保证,最后各处起火闹得苦不堪言,钱没赚到反而不得不支付中间的“过桥”贷款费用。

  “金融需求越来越被更好地满足,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资金来源的丰富性为很多个人提供了机会。但目前金融市场的旺盛发展,与白领阶层所拥有的金融素养、经济学修养尚存在一定的距离。”10月15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冀志斌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金融是工具,关键在于使用它的人,是否能有理性意识,在可承受范围内,合理、科学地去做借贷,去消费和投资。

  “无论是投资风险、过度消费风险、加杠杆风险,最终都会由借贷主体个人来承担,各借款人在借贷时需要牢记这一点。”冀志斌强调。

  事实上,长江商报记者近期采访过程中了解到,目前在银行等金融机构审核、放款、签署借款合同时,都会较为详细地强调借款用途和还款注意事项,有银行还要求借款人提供相关的消费证明和消费发票等。

  


(责任编辑: 魏京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