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格力创始人朱洪江为何公开发声?朱董之争谜团更甚

2017年08月07日 17:26    来源: 新浪财经     向劲静

  (原标题:朱江洪抖出格力的24年 “朱董之争”谜团更甚)

  朱江洪:“有媒体炒作‘没有朱江洪就没有董明珠’,这话或许有一定道理。至于‘没有董明珠就没有格力’,恐怕就值得商榷了。”瞬间,“朱江洪开撕董明珠”的新闻刷爆了朋友圈。

  近日,格力电器创始人、前任董事长朱江洪出版的一本自传《我执掌格力的24年》在业界掀起不小的浪花。

  一向处事异常低调的朱江洪,突然浮出水面,变得高调起来。先是在书中回应“谁是格力创始人”,后是开办新书签售会,再是举办“格力老员工见面会”。

  不过有意思的是,原定“格力老员工见面会”由于自传引发一些争议,从而被迫取消。也正是这一举动把格力新老领导推向舆论风口。

  其实,无论在位,还是调休期间,朱江洪都选择低调姿态,为何选择在这个时候高调出现?这一次的出现是主动还是被动?

  朱江洪的前半生

  1945年出生于珠海郊区一个贫苦菜农家庭的朱江洪,1970年毕业于华南工学院机械系,朱江洪毕业后就职于广西百色矿山机械厂。

  在百色,从一名普通工人到技术员、部门副主任,1982年,所在的工厂濒临倒闭,职工吃饭成了问题,朱江洪被500名职工投票当选厂长。任职第二年,厂子就有了利润。第五年,该厂产值达3000万元,利润800万元,跃居全国同行业的“老大”。

  1988年,正当企业红火时,厂长也当得意气风发,朱江洪想到远在珠海的父母,18年都没回家陪父母过一次年,他决意辞职回珠海。

  朱江洪回到珠海的5个月后,成为特区发展总公司(格力集团前身)下属的冠雄塑胶厂总经理,不过面对的是一个问题诸多的企业。

  上任后,他发现该厂曾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后因管理上的混乱,再加上得罪了一个大客户,导致处境不佳。于是他主动登门拜访,给客户道歉,对方见他言辞诚恳,答应再给冠雄一次机会。

  就这样一步一步梳理,朱江洪到任的第二年,冠雄公司历史性赚得70万元,1990年成为总公司纳税大户。

  朱江洪又一次因扭亏为盈而声名鹊起,这一年,总公司旗下另一家生产空调的企业,即海利空调厂又陷于困境濒临倒闭,总公司出面要求海利和冠雄合并,朱江洪兼任海利的厂长,这是朱江洪第三次取而代之成为企业一把手。

  1991年,珠海市政府把冠雄塑胶与海利空调合并,想把空调业务做大,新企业更名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并由朱江洪出任总经理,格力电器由此正式成立。

  由于不是制冷专业出身,朱江洪通常在晚上,将冠雄的骨干召集在一起,在车间过道中,坐着小板凳补习,请海利的技术人员上课。10年之后,格力于2001年在珠海建成了全国单体产量最大的“空调王国”。

  格力之父为何公开发声

  作为“格力之父”,无疑朱江洪的自传将焦点拉回到公众的视线中。

  为格力电器千亿规模打下了坚实基础、执掌格力24年为格力注入了“科技是企业脊梁”的灵魂、一手提拔了格力电器现任董事长董明珠,这些幕后的故事一一浮出水面。

  在格力,朱江洪非常欣赏董明珠的能力,从做经营部部长、大区经理、副总、总裁,直到退休时,把她推上格力的董事长位置。

  其实,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格力的“朱董配”成为业界的佳话。一个个性内敛,一个个性张扬;朱江洪为人厚道、从善如流;董明珠敢做敢当,不怕得罪人,两人巧妙地做到了相得益彰。“朱董配”的威力让竞争对手十分嫉妒,一直企盼着“朱董配”分道扬镳,不过直到朱江洪退休时,对手们都未能如愿。

  那么,这一次,朱江洪在自传里,又是如何谈及董明珠的呢?

  也许“朱董之争”是本书宣传的一个噱头罢了,但朱江洪的《我执掌格力的24年》,全书共21万字,提及“董明珠”三个字仅13次。并且,大多数提及董明珠的内容都主要集中于最后一章“功成身退”。

  传递的意思非常明确,这是朱江洪执掌格力的24年。

  在书中,朱江洪回忆了对董明珠的提拔和任用过程。据朱江洪的描述,1994年,倚重科研创新的朱江洪为了平衡技术和销售人员的待遇水平,大幅降低了销售的提成比例。此举引发了销售人员的大批出走,经营部正部长之位空缺出来。就在此时,朱江洪力排众议,破格提拔董明珠担任经营部部长一职。

  此后,朱江洪又先后举荐董明珠升任销售副总和上市公司总经理等要职。2012年,朱江洪退休,董明珠取代他成为格力集团新一任董事长。

  不过,从书中所述来看,董明珠最后接替朱江洪成为格力董事长这一结果,是朱江洪之前所没有准备的。2012年5月,珠海市领导向朱江洪传达格力新一届人事安排,决定由董明珠接任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格力集团董事长一职。5月25日,换届股东大会后,朱江洪收拾东西,一个人悄悄离开公司。

  江湖传言的迷雾

  尽管,在《我执掌格力的24年》里提及董明珠的内容字数有限,但从书里的部分文字描述,不得不令人联想到叱咤于商界的董小姐。“在格力任职的二十多年中,曾有人劝我搞汽车,(我)不干;有人劝我搞太阳能,(我)不干。”“在各种诱惑面前,不够专一,想法太多,太花心,总认为别人的饭好吃,没有集中有限力量,使自己的产品在技术上得以提高……最终就是大浪淘沙,直至退出历史舞台。”

  同时,在书中第287页,朱江洪写道:“有媒体炒作‘没有朱江洪就没有董明珠’,这话或许有一定道理。至于‘没有董明珠就没有格力’,恐怕就值得商榷了。”瞬间,“朱江洪开撕董明珠”的新闻刷爆了朋友圈。

  还有,更令人意外的是,在谈及企业广告策略时,朱江洪顺带“夸”了小米。

  “小米从来不在媒体上做广告,但在中央电视台设下的‘赌局’,让好赌的中国人分外关注。把它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一夜之间让小米家喻户晓。”

  众所周知,近年来小米似乎已经成为董明珠的“死敌”。2013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小米创始人雷军发出“5年之内营业额击败格力”与董明珠立下10亿元的赌约。此后两人开启了“互怼”模式,董明珠曾多次公开炮轰小米。

  特别是在朱江洪卸任这五年时间,董明珠以张扬高调的个人风格成为网红企业家“董小姐”。甚至,在不少人眼里,董明珠这三个字就是格力的代名词。

  就此,朱江洪并没有在书中直接表态,而是写道:“格力的成功是所有格力员工共同奋斗的成果。一个人能力再大终究是有限的,做企业不是一两个人所为,应该都是团队的力量。”“没有公司领导层和格力员工尤其是骨干员工的拼搏与甘当风险,就不可能有格力的今天。”似乎话语之间都透露出一丝隐喻的味道。

  一个是伯乐,一个是千里马,朱江洪和董明珠之间的关系为何成为今天这样?

  对于朱江洪与董明珠的关系,朱江洪一直都没有公开回应过。即使此前接受媒体采访,被问及时他表示:“这几年,格力跟我没有任何联系,我不评价现在格力的人和事。”

  从慧眼识“珠”到不再评价,江湖传言并没有因为朱江洪出自传而一笔消清,反而徒增不少谜团。

  更值得注意的是,一向处事高调的董明珠,在前董事长高调出现而引起的风波时,她并没有进行公开的回应。如此的安静,一点都不像“董小姐”的风格。

  朱江洪心中的遗憾

  有媒体采访朱江洪,如果为自己的格力生涯打分,他会打多少分?朱江洪回答,80分。

  为何?他表示,自己当时没有做好的事情有两个,一个是格力的国际化问题,当时没做好,一直到现在也没做好。格力现在在国内很出名,但国际上的知名度还不够。虽然格力的出口量也不少,但很多出口都是贴牌,所以格力这个品牌的名字没有在国际市场上大规模销售。这就带来一个问题,你用的是人家的牌子,那人家可以找你贴,也可以找别人贴,哪个便宜或者哪个服务好就找谁,所以这是一个问题。

  另一个问题是怎么培养现代工匠,他认为当时还是做得不太好。因为过去,格力是重视科技人员比较多一点,当然科技人员是必须要重视的。但单有科技人员、技术、图纸是远远不够的,最终还是要变成现实的商品。就像过去有些人喜欢原装进口的汽车,而不是喜欢国产组装的汽车,其实技术、图纸、零件都是一样的,就是装配时候的精细程度不如人家。

  在朱江洪看来,工匠是非常重要,国家也及时提出工匠精神。“但现在我们也看到,很多工人并没有成为工匠的欲望,即使能力很强的工人,工资也不见得很高,所以大家都想坐办公室。我觉得,要从各个方面进行调整,使得他们愿意往工匠方向发展。”

    文章来源:投资者报


(责任编辑: 马先震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