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邦凌
最近几个交易日,创业板指标股出现集体“闪崩”,权重排名靠前的温氏股份、三聚环保、碧水源、网宿科技和掌趣科技都大幅下跌,神雾环保、神雾节能更是双双跌停,两周内跌幅分别都超过了20%。
近期,A股“闪崩”现象愈演愈烈,范围也迅速扩散,从前期的妖股、新股、壳资源股、庄股、题材垃圾股蔓延到基金追捧的“价值成长股”。盘中“闪崩”的股票从互不关联的极少数个股之间开始关联化、扩大化,而创业板近期成为“闪崩集中营”。
需要高度重视的是,创业板指标权重股集体“闪崩”暗藏系统性风险,后续应加强监测,提前作出应急预案。
“闪崩”扩散到创业板指标股很可怕,但更可怕的是,不少股票“闪崩”背后都伴随着内幕交易、股价操纵、信息披露虚假、老鼠仓、恶意减持等违法违规行为。
“闪崩”背后最大的不正常现象是,上市公司“闪崩”在前,巨亏公告在后,先跑的“聪明资金”是否涉嫌内幕交易?上市公司是否涉嫌信息提前泄露?
比如贝因美7月14日晚发布公告,公司在一季报中预告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扭亏为盈2000万元~5000万元。修正后的预计业绩为亏损3.5亿元~3.8亿元。令投资者气愤的是,贝因美先于11日“闪崩”跌停,再停牌公告巨亏,而在“闪崩”当晚,公司还公告不知道股票大幅下跌的原因。14日晚间,贝因美因业绩预告修正收到深交所的关注函,要求补充说明公司筹划资产出售以及本次业绩预告大幅修正事项的信息保密措施及具体执行情况,是否存在信息提前泄露的情形。
与贝因美如出一辙,银河生物7月14日晚间发布2017年上半年业绩预告,预计公司2017年1~6月净利润同比下降447.83%~386.00%。而在当天下午,公司股价盘中“闪崩”,直线被砸至跌停。近日毅昌股份、三维丝也有类似情形,在业绩预告亏损之前,股价已经提前“闪崩”跌停。毅昌股份在7月12日出现“闪崩”跌停,7月13日就披露业绩修正预告,由预计盈利转为预计亏损。此外,14日披露业绩预告亏损的三维丝,也在业绩预告之前跌停,并且是7月12日、13日连续跌停。
市场存在跌停股并不奇怪,“闪崩”也不奇怪,关键是不能出现上市公司和庄家合谋利用信息优势提前抢跑。一些公司在巨亏消息曝出来之前,股价出现“闪崩”式异常波动,成交额明显放大,市场当然会质疑有资金提前跑路。
实际上,这一问题已经是A股多年的积弊,上市公司利空公告出炉前,总有资金提前获悉消息而抛售,一头雾水的散户直到公告发布后才如梦初醒。
在内幕交易案件中,涉案人往往具有侥幸心理,认为内幕交易亏损了就不受罚。但内幕交易的构成要件并不以盈利为前提,交易亏损、减少损失照样构成内幕交易。此前也有类似的典型案例: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宋常于国发股份停牌前买入93.13万股,成交金额716.36万元,复牌后全部卖出,扣除税费后共亏损41.26万元。被证监会认定其内幕交易行为,并处以60万元罚款。
造成股价“闪崩”的原因,部分是巨亏利空消息提前泄露,但大部分是无业绩支撑而遭遇爆炒的高价股、高市盈率股、妖股。其中不少股票被牛散、游资短线坐庄,有股价操纵之嫌。
现阶段牛散的市场操纵手法,已经从早期的庄股、长庄进化为短庄,操纵行为日益短线化。这种操纵,以温州帮的“一字断魂刀”最为典型。当其出货时不顾一切直接打至跌停,在股价上即表现为“闪崩”。这类交易行为对散户的伤害更甚,因为散户贪图无厘头“闪崩”后的股价“便宜”,认为是洗盘行为大胆买进等待二次拉升,没想到操纵股价者已经直接“倒垃圾”式地把货出得干干净净。
股价“闪崩”,往往还伴随着原始股东业绩预减公告前的大幅减持。大幅减持在前,业绩预减公告在后,同样难逃恶意减持和内幕交易之嫌。
长海股份7月4日公告控股股东减持420万股,称已完成减持计划。十天后的14日预告净利润变动-13.93%至2.01%。散户终于明白,原来这只一直被基金重仓的价值成长股业绩开始转向了。
要说“闪崩”重灾区,当属估值依然高企的新股次新股。近百家机构蜂拥调研的欧普康视,14日跌停的原因在于公司中报业绩不及预期。新股恶性炒作虽然得到了初步遏制,不复前期的疯狂,但大部分新股开板后依然有可能收获多个涨停。新股首日交易制度恐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也为新股上市后的“闪崩”和漫漫熊途埋下了祸根。
有媒体认为个股“闪崩”也是投资者教育,问题股恶庄股“闪崩”跌出了市场正气。从需要引导市场走向价值投资的角度看,这些言论有一定道理。
但如果感同身受套牢其中的投资者,这样的说法未免过于残忍,普通散户不应为闪崩“背锅”。相反,应严查股票闪崩背后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通过市场整肃避免投资者再次误入闪崩陷阱,同时尽可能补偿投资者因此遭受的损失。
(作者为财经时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