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能源领域混改试点提速扩围

2017年06月23日 06:59    来源: 经济参考报     王璐

  如果说2016年是混改试点元年,那么2017年则是加速扩围之年,而能源领域无疑是重头戏。《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近期来中央和地方国企改革方案密集出炉,电力、油气混改动作频频。其中,国网计划利用资本市场平台对外募集资金100亿元以上,推动产业单位控股上市公司7家以上,三峡混改平台谋划上市,有望入围第三批试点的“两桶油”也提前布局,而山西则出台了“大尺度”的国企混改方案。

  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颁布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拉开帷幕,混合所有制改革被认为是重要突破口。2016年,国家发改委会同国资委等部门选定9家央企开展第一批试点,南方电网是其中之一。

  事实上,2015年年底,南方电网下属深圳供电局,就与招商局地产等五家企业成立深圳前海蛇口自贸区供电有限公司,这是配售电侧混改第一单。据深圳供电局企业管理部主任谢宏介绍,2016年着重于市场化改革、规范公司治理以及做好电网运营的三方面的工作。

  《南方电网公司关于2017年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今年将积极做好深圳前海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项目。对于其进展,南方电网有关负责人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目前还未有能披露的内容。

  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国企混改要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在此之下,第二批试点确定10家企业。

  “到目前为止,两批近20家中央企业混改试点正在顺利实施,第三批试点企业将进一步扩大范围,提高覆盖面,在筛选数十家中央企业的同时,重点从省、自治区、直辖市选择试点企业,形成规模协同效应。”国家发改委5月24日在《混合所有制改革效果初步显现》一文中透露。

  今年5月25日,国资委主任、党委副书记肖亚庆一行到国家电网公司调研并出席工作座谈会,要求公司积极推进电力改革和国资国企改革。根据《国家电网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意见》,抽水蓄能电站、调峰调频储能项目实行投资放开。采取全资、控股等方式,积极参与增量配电投资业务放开改革试点项目。同时,优化上市公司业务布局,启动资产重组工作,以上市作为实现混合所有制的重要途径,加快推进产业、金融单位上市(整体上市)。

  《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按照具体实施方案和时间安排,在上半年系统梳理上市公司业务布局及同业竞争情况的基础上,国家电网公司2017年下半年将启动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工作。同时,在2016年和2017年利用资本市场平台对外募集资金100亿元以上,推动产业单位控股上市公司7家以上。开展电工装备、房地产等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工作。此外,在2017年年底前完成国有科技创新企业进行股权和分红激励、员工持股等相关问题调研,形成研究报告,适时开展试点。

  三峡集团也在积极谋划全面深化改革。“3月有关部委还来调研过,目前还在进行顶层设计。”该公司内部人士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虽然方案还未最终落地,但在混改方面已有思路。

  华创证券电新研究员王秀强介绍说,按照三峡混改方案,三峡与重庆市政府将整合长兴电力、聚龙电力、乌江电力设立统一配售电平台——长电联合能源,打造发配售一体化商业模式,为中央企业混改做示范;目前三峡以资本运作为手段,已参(控)股四张地方电网,重庆当局也将四网物理融合纳入议事日程。未来,混改平台资产上市可能性较大,从上市渠道看,选择借壳三峡水利实现地方电网证券化的方案可能性大,且符合股东方利益诉求。

  而第三批混改试点的重点将在油气领域。“油气改革的方案在5月份已经落地,预计第三批试点将会在三季度推出。”中投证券分析人士指出。

  据《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 6月16日,中石油召开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八次会议,其董事长王宜林要求,多种经营业务深化改革工作要坚持市场化方向。

  中石化今年启动销售公司境外上市,提出要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要求,把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企业改革的重要突破口,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推动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

  在央企混改力度加大的同时,地方国企混改也频现加速信号。6月22日,煤炭大省山西出台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支持国企集团公司加大与中央企业、省外企业交叉持股力度,支持国企接受中央企业兼并重组。在国企二级及以下子公司层面,通过重组改制、合资新设公司、增资扩股、股权转让等方式,引入非国有资本。

  6月19日,上海公布了今年首批国企员工持股试点企业名单,其中包括上海电气国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而日前陕西煤业化工新型能源有限公司也与陕西亿杰洁能公司正式签订增资扩股暨混合所有制改革协议,成为陕西全省唯一一家同时实施混改和员工持股改革试点单位。


(责任编辑: 关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