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记者 傅苏颖
近日,中国银监会下发的《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首次点名“现金贷”,提出要做好“现金贷”业务活动的清理整顿工作。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指导意见》出台标志着针对“现金贷”行业的监管正式落地,行业无监管的红利期已经结束。多数平台依靠高利率而非高水平风控来保证盈利,在监管趋严的环境下,缺乏风控数据和技术的公司将难以持续发展,行业面临洗牌。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科技金融法律研究会副会长邓建鹏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现金贷”是P2P网络借贷的一种,由于“现金贷”放贷时审核不严格,使得不少平台的坏账率居高不下,暴力催收事件、小额“现金贷”成为消费金融领域的热词,超高利率、暴力催收、虚假宣传等问题,让不少借款人成为“现金贷”债务的“奴隶”。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市面上打出“现金贷”旗号的互联网平台近千家,活跃用户约为3000万人。
此次《指导意见》提及的“严格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间借贷利率的有关规定”一条被认为对“现金贷”影响最大。
中金公司分析员卢婷认为,目前“现金贷”的收入主要来自于三方面:手续费、贷款利息和滞纳金。
东吴证券分析师张颖认为,如果银监会将“现金贷”手续费部分认定为利息,并将年利率严格控制在36%以下,那么“现金贷”市场短期将面临较大冲击。对于手续费是否计入利息但仍需紧密跟踪后续具体监管措施的出台。
卢婷也认为,长期来看则充分利好具备场景和风控数据的企业,并逐渐淘汰依靠高利率覆盖坏账成本的违规机构。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认为,“现金贷”具有推进金融市场化、完善金融供给体系、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增加消费者选择空间的巨大社会价值,应当给予生存及发展空间。但也需要完善的监管体系加以约束和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