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开展新三板业务券商近半挨过罚

2017年02月16日 08:04    来源: 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股价异常和信披违规成罚单集中区

  □本报记者郑玮

  券商在新三板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近期又有三张罚单砸来。

  2月6日,华龙证券、信达证券和中国中投证券3家做市商被股转公司采取自律监管措施。若加上1月份被采取自律监管措施的安信证券、中信建投证券、信达证券和广发证券,2017年开年以来,已有6家券商先后公告被罚,其中信达证券被罚2次。目前开展新三板业务的券商,已有近半挨过罚。

  从市场看来,涉足新三板业务的券商正进入“腹背受敌”的状态:一面是监管力度加大,另一面则是企业和券商在新三板“撕破脸”。今年以来,已经有多达91家挂牌公司更换了主办券商,包括11家创新层企业,督导期维持最短的只有3个月。

  2月15日,方正证券新三板研究人士向长商新三板记者分析,挂牌之后的服务项目越来越多,一个团队有4至6个项目就忙不过来了,加上监管层对后续项目审核更严,收益却没有快速上升。短期内,券商在挂牌推进上可能会放缓,并转到一级半市场和二级市场,尽量多储备一些项目和投资人资源,等待新三板的爆发。

  券商遇“一个月一小查,三个月一大查”

  此次领罚的券商问题大多集中在股价异常波动。

  比如,中国中投证券就因为在做市过程中,以大幅偏离行情揭示最近成交价的价格申报并成交,造成该股当日收盘价出现明显异常,进而导致次日该股其他做市商的正常报价大面积触发异常报价预警。

  “基本上一个月一小查,三个月一大查。”上述研究员表示,股价波动和信披违规是券商受罚的两大原因,也迫使券商和挂牌企业在发布信息时更为规范、严谨。

  不过,也有明知故犯的,华龙证券被罚缘于其为子公司华龙期货提供做市服务。股转公司发布的监管公告显示,2017年1月6日,华龙证券开始为华龙期货提供做市服务,初始库存股433.4万股。

  股转公司认为,作为华龙期货的第一大股东、控股股东,华龙证券为华龙期货做市存在明显利益冲突。此外,在为华龙期货做市期间,华龙证券自营账户持有华龙期货股票,合计2亿股,此行为亦构成违规。

  为此,股转公司对华龙证券财务约见谈话并责令整改的自律监管措施,并要求华龙证券合规负责人卢卫民、做市部门负责人李忠良等于2017年2月9日上午9时30分到股转公司接受自律监管谈话。

  审查力度达历史峰值

  从去年来看,“监管元年”效果已逐步显现。数据显示,证监会2016年全年共对183起案件作出处罚,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书218份,较上年增长21%,罚没款共计42.83亿元,较上年增长288%,对38人实施市场禁入,较上年增长81%。行政处罚决定数量、罚没款金额均创历史新高,市场禁入人数也达到历史峰值。

  新三板券商自查也随之而来,2月9日,中国证监会证券基金机构监管部下发《关于组织“自查自纠、规整规范”专项活动的通知》。证监会要求,主办券商应自行选取2015年至2016年完成的部分项目进行自查,包括证监会核准批文的挂牌公开转让项目,取得股转系统挂牌同意函,未通过审查和终止审查的推荐挂牌项目,取得证监会核准批文或股转系统发行股份登记函及未通过审查,终止审查的股票发行,并购重组项目。

  此外,证监会规定自查项目数量占上述两年内完成的项目总数的比例不得低于10%。有人士认为,新三板市场扩容初期,各家券商新三板业务过快上马,从一开始就埋下了持续督导能力不足的伏笔,部分新三板企业就成了券商手里的“烫手山芋”,加上新三板企业信披工作繁复程度有时不亚于上市公司,督导收费却不能与之成正比,存在成本收益不匹配的现状,也会导致后期服务“不太上心”。


(责任编辑: 向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