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银行理财市场逐步进入成熟期 市场收益率“坐3望4”

2016年12月26日 09:07    来源: 深圳特区报     邹媛

  回顾2016年银行理财市场表现,可以用“抑规模、控收益、产品转型”来总结。从上半年开始,银行理财市场规模扩张增速放缓,且不同类型银行呈现出不同发展方向。其中,大型银行对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表现出明显的态度;中小银行相对发展程度较低,但其发展潜力不容小觑。

  专家表示,2016年成为银行理财规模增速拐点,几成定局。此外,今年的银行理财市场上,包括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以及净值型一类的新兴产品表现优异,助推银行理财真正回归理性,重回“代客理财,风险自负”的本质上来。

  ●规模增速放缓收益下滑收窄

  理财规模一直是市场关注银行理财的首要要素。在2010-2015年间,银行理财产品存续金额的增速始终保持在40%以上,到了今年上半年,存续规模增速明显放缓,较2016年年初增加2.78万亿元,增幅为11.83%,若保持这一增速,全年增速为25.06%。

  业内人士分析,理财规模的增速放缓存在一定必然性。首先,今年上半年资产端收益率大幅下行,且存量高息资产大量到期,加上越来越多的银行理财开始迈进“万亿俱乐部”,提升收益和流动性管理的难度都明显加大,因此对规模增速的追求逐渐降低。

  银行理财预期收益的持续下滑,使得市民以及机构对银行理财兴趣逐渐降低,同样也助推了规模的增速放缓。

  普益标准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银行理财平均收益率最高,达到4.28%,而9月份收益率到达了历史低点3.65%,差值达63个BP。受年末银行资金流动性收紧的影响,从第四季度开始,银行理财收益率有了较明显的回升。经过9月份的低点后,10月份平均收益迅速反弹至7月份水平,达到3.72%,预计年末平均收益将处于3.75%~3.9%左右。

  ●产品类型逐步丰富

  从今年的银行理财市场表现来看,包括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以及净值型一类的新兴产品,虽然在市场中的占比仍然较少,但其迅速增长的趋势仍然不容小觑。

  从数据上来看,截至2016年6月,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资金余额达9.67万亿元,市场占比高达36.80%,仅次于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短短2年时间规模有了接近4倍的扩张。

  开放式理财能够迅速扩大,除了其具有高流动性且收益较高的特性外,中小型银行的积极参与也极大地激发了这块市场的活力,前置封闭期型、定活两便型、滚续型等各类创新产品层出不穷、各展所长。

  “对中小银行而言,大力推行开放式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既能拓展市场吸引对流动性需求更高的客户,也能缓解资产端收益持续向下带来的窘境,还能逐步将产品转向净值型,从而摆脱刚性兑付的困境。”普益标准研究员魏骥遥表示。

  ●明年或将成转型关键期

  “2017年对理财业务转型将是重要的一年,压力与动力并存。”不少业内专家如此预测明年银行理财市场。

  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或使实体经济延续较低的融资需求,优质资产与金融机构之间仍然维持着僧多粥少的局面,资产荒将延续。相对于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商业银行较为单一的投向选择在资产荒时期承受了更大的压力。资产收益的下行,倒逼产品端收益率下滑,从而失去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从2016年的走势来看,2017年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的规模占比有望超越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起到向净值型产品转型中间桥梁的作用。”魏骥遥还表示,预计2017年在资产荒与资金荒的共同作用下,以预期收益型产品为主的理财业务增速将大幅放缓,净值型产品成为打破刚兑的新希望,据了解,目前较多中小银行均投入了较多资源对此类产品进行开发,预计2017年该类产品的市场争夺将极为激烈。


(责任编辑: 魏京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