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外资行发行的“至享卡”要求申请人月薪3万元以上
外资行信用卡不提供“免费午餐”
用户吐槽不接地气
日前,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宣布,在内地正式首次推出独立品牌信用卡。据悉,目前在中国境内已经有东亚银行、花旗银行、渣打银行独立发行了信用卡, 随着越来越多的外资行涉足国内信用卡业务,其与中资行的正面竞争在所难免。一直以来,在中资银行主导的发卡大战中,为了吸引客户,扫楼、摆摊都是中资行发展信用卡用户的惯用手段,而外资行却始终没有放低“身段”加入发卡摆摊大军中,外资行信用卡业务难上规模,遭遇了“水土不服”。
近日,《证券日报》记者走访北京地区部分外资行发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往往以高端和服务著称的外资行发行的信用卡使用率不高,很多人都望而却步。
走“高大上”路线
门槛高年费高
目前,虎视眈眈的外资行终于杀入硝烟弥漫的中国信用卡市场。
近日,《证券日报》记者走访了部分银行询问申领信用卡的有关条件。记者发现,不论是电话咨询还是去银行网点咨询,银行的工作人员都会先问客户的一些基本情况,根据个人情况来确定客户是否有资格申请信用卡。
在信用卡申请上,外资行与国有大行的申请要求相对其他行要严格一些。客户除了提供身份证之外,还必须提供收入证明、居住证明、工作证明以及持有其他行信用卡一年以上,如果上面的要求不具备,很抱歉,没有资格申请信用卡。
与中资行信用卡相比,外资行信用卡申请门槛高以及高额年费成为争议焦点。对此,花旗银行(中国)工作人员表态称,“年费收入在我们的收入结构中会占很重要的一部分。”显然,外资行对于减免年费以扩大发卡量这种“中式”模式并不感冒。
东亚银行(中国)的信用卡部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申请我行信用卡的资格,要提供个人身份证、工作证明、收入证明以及居住证明。该行门槛最低的普卡月薪达到4000元人民币以上,金卡月薪8000元人民币,而白金卡则要求客户是上市公司的股东或者高管。
据本报记者了解,目前,某外资银行发卡类型有礼享卡、礼程卡、至享卡三张卡,这三张卡的申请门槛要求申请人收入条件分别为月薪在人民币7000元及以上、人民币10000元及以上、人民币30000元及以上。
另外,渣打银行(中国)推出了臻逸系列卡和臻程系列卡,该行工作人员称,在中国推出的信用卡面向定位是中高端商旅型、消费型客户。
虽然信用卡可以促进银行和客户之间的关系,通过提供一系列服务提升客户黏性,但经过中资行多年刷卡免年费的“熏陶”,外资行的高年费策略显得“水土不服”。
有银行界人士指出,信用卡业务盈利依靠的是规模效应,而目前信用卡业务已经是一片“红海”,外资行要在博弈中胜出非常不易。继续走“高大上”路线,则规模效应迟迟无法产生,而放低身段也未必就能真正“接地气”。
争夺中高端客户
短期难奏效
在较为敏感的门槛问题上,虽然国内许多中资银行为寻求发卡量的快速增长而采取低层次“拉客”方式,面对国内信用卡市场异常激烈的鏖战局面,外资行的态度却显得坚定而统一。
面对以高端和服务著称的外资银行,它们发行的信用卡你会用吗? 《证券日报》记者随地采访了部分市民,他们大部分人表示:“我的信用卡都是中资行的,优惠多,外资行的没用过。”
一向高端的外资银行并没有“入乡随俗”,很少有“开卡送礼”等促销活动。与中资行跑马圈地“广撒网”战略不同,外资行在信用卡服务上还是很高端,为了应对独特的内地市场环境,采用的是差异化发展策略,在信用卡领域的战略是定位中高端客户。
花旗银行(中国)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了应对独特的内地市场环境,花旗中国采用的是差异化发展策略,在客户定位上,聚焦中、高端客户。比如,目前已推出的花旗礼程白金卡,是针对高端商旅人士推出的与旅行里程相关的产品。
在某国企上班的张女士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与本土银行相比,外资行在“接地气”上并不具优势。客户群体受限,产品线少,可供客户选择也少,长此以往很可能形成恶性循环。
“现在大部分消费者办信用卡,更注重的还是哪家银行更实惠,如此高端的服务确实让一些消费者吃不消,在中国市场未免显得有点格格不入。”某股份制银行信用卡部工作人员表示。
银行业内人士分析,外资行因其营业网点在数量和分布上的不足,以及市场受众定位的相对狭窄,在拓宽发行量上一直步履维艰。再加上如此高端的增值服务和缺少具有诱惑力的商家促销,很难切合国内信用卡人群需求,在短时间内抢占市场份额有一定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