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中小银行寻觅生存经

2016年12月05日 15:01    来源: 农村金融时报     苏畅 李林鸾 孙晶晶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在商业银行内外部改革深入推进的今天,中小银行的生存状态出现了截然不同的分化。

  近日,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决定维持贵阳农商行银行主体信用等级为AA-,将其评级展望由稳定调为负面,同时维持该债券评级为A+。中小银行生存状态日趋恶化的声音此起彼伏。

  然而就在同时,另一些经营状况良好的中小银行却已经开始追求更高的发展层次,谋求上市。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底,农商行已达1000家。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6家农商行已过会,其中4家已完成上市,此外还有近30家农商行正在筹备上市事宜。

  从贵阳农商行被下调评级展望,到另一批农商行纷纷寻求上市,中小银行发展的定位、路径选择,决定了其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生存状态。

  分化是必然趋势

  经过近30年的迅速发展,中小银行已经成为我国银行业的重要群体。据银监会全口径统计,截至2016年6月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212.3万亿元,其中大型商业银行占37.0%,同比下降2.9个百分点;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金融机构占44.0%,同比上升0.8个百分点,所占比重超过了大型商业银行。

  不过,快速发展的中小银行也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据《农村金融时报》记者了解,由于与小微企业联系紧密,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影响很快就传导到中小银行身上,一些区域集中度较高的地方中小银行不良以及行业集中风险正在加速暴露。

  “中小银行分化的背景是当前经济步入新常态,要完成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在利率市场化基本完成并深入推进的情况下,中小银行经营出现了分化。”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向记者表示。

  专家认为,究其原因,首先,中小银行所面对的多是小微客户,在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银行作为顺周期的行业,自身经营面临压力,一些管理水平没有跟上的中小银行出现了不良率增净利润降。其次,在利率市场化基本完成并深入推进的情况下,降息带来的息差收窄,单靠息差收入的中小银行日子不好过。最后,分化源于业务创新能力的差异。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小银行还面临着资本市场的竞争压力。总之,中小银行业务创新能力,内部控制与管理能力,尤其是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决定了中小银行发展的分化。

  值得关注的是,在各类的中小银行中,一些地方的农信社、农商行等农信机构在这一轮经济下行期间,风险暴露尤为明显。

  根据银监会三季度银行统计报告,9月末,农商行不良贷款余额为246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02亿元,不良率2.74%,较上年末上升了0.26个百分点,较二季度环比上升0.12个百分点。而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9月末的不良率均为1.67%,城商行不良率为1.51%,农商行不良率上升幅度均高于三者。

  对此,中部地区某农商行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近年来,农商行风险不断暴露,很多农商银行账面与实际不良贷款相差甚大。如果按全口径的风险贷款统计,有很多农商银行风险贷款占比已远超20%。体量小、机制健而不全、机关作风问题仍很严重。”

  除了上述因素,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部分经营不良的农商行还面临“脱农”、思维滞后、人才流失等尴尬问题。

  “实际上,部分农商银行在过去黄金发展期就‘脱农’严重,以前扎根农村的一辈人都已退休,而新进的人有能力的未留住,没有能力的在混日子,新进的人员不会农话,不会走市场访商户。”上述中部地区农商行负责人告诉记者,以当地一个县的农商行为例,现在只有6000多个贷款客户,相比2010年少了一半。

  农商行脱胎于农信社,在发挥“三农”金融服务方面有先天优势。因此,不少农信系统的管理者认为,在大环境下,支农支小,发展普惠金融并补齐大型银行无法触及的服务短板是农商银行唯一的出路。

  浙江农信党委书记王小龙就认为,农信社一定要坚持自己的定位,做农、做小、做实、做土。

  深耕“三农”是发展方略

  事实上,当部分中小银行被经济下行危机所波及时,也有一部分却发挥自身特长,找到了降低不良、控制风险的生存法则。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发展向好的中小银行大多深耕“三农”,在支农支小、发展普惠金融方面狠下功夫。

  据悉,在此前经济下行过程中,温州的不少金融机构资产质量急剧下滑,然而当地的农信机构却因为坚持支农支小不但资产质量稳健,还实现了自身的进一步发展。

  人民银行丽水中支货币信贷管理处副处长梅继承告诉记者,即使在当前的大环境下,丽水的农村金融业务风险依旧较低,很多中小银行业务转型瞄准了农村领域。泰隆银行就是其中之一,在开展涉农业务之后,资产质量相对于之前有所提高。

  “如今丽水的农村金融机构不良大约在2%,这几年受企业经营不景气的影响有些上升,但涉农业务一直保持在低不良水平,并还有所下降。”梅继承说。

  “支农、支小是农商行的根源所在,当前形势下想要向前发展,必须在这些方面使劲。”肥西农商行副行长张劲松向记者表示,该行始终坚持“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加大信贷资源向农业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小额信贷等领域倾斜力度。同时,增加对“三农”支持力度,强调做小做散,鼓励发放消费贷款,重点扶持小微客户。

  对此,专家也表示支农支小、发展普惠金融正是这部分中小银行保持持续发展的原因。刘英告诉记者:“一些中小银行发展迅速,利润及实力不断增强,缘于这些中小银行能够紧密结合县域经济发展,结合‘三农’和小微的需求来发展地方经济,并在地方经济增长中获益。”

  除了深耕“三农”,支农支小外,加快自身转型,已成为共识。

  “结合实际,我们认为转型应牢牢把握‘十八个字’,即:抓机遇、定战略,拓市场、促转型,良文化、强执行。在坚守市场定位的前提下,通过完善公司治理,强化全面风控效能,提升服务‘三农’、小微、大众创业能力。”上述中部某农商行负责人说。

  坚守农村阵地,延伸金融服务触角,肥西农商行也在积极适应发展趋势,推动转型。“今年,我行将原有3家农贷分中心并入信贷分中心管理,进一步扩大了信贷分中心的新增信贷发放权。同时,对于具备放款条件的支行,逐步下放信贷审批权限。”张劲松向记者介绍。

  与此同时,突出中小银行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灵活创新选择客户,也成为中小银行转型发展的关键。

  刘英表示:“中小银行有其轻资产且熟识地方经济,能够保持与大型金融机构的差异化竞争的优势,尤其是在支持创新方面。”中小银行经营灵活,而支农支小、发展普惠金融与获取利润并不矛盾,只要做好风险防控,通过精心筛选可靠的贷款企业,无疑可以获得较高收益。

  上市偏好日趋渐浓

  基于近几年银行业经营环境发生变化,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利率市场化推进和企业信贷需求萎缩,银行不良贷款攀升,资本金急需补充,成为各家银行面临的难题。通过上市来补充资本金,成为很多包括农商行在内的中小银行目前热盼的路径。

  日前,青岛农商行、江苏紫金农商行上市申请分别获证监会受理、江苏银监局批复同意。

  “早在8月份,紫金农商行增资扩股预案获得江苏银监局批复,所募集资金全部用于补充本行核心一级资本,就是为未来的上市保驾护航。最终在11月3日,江苏银监局发布公告,批复同意紫金农商行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票并上市。”江苏紫金农商行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了该行筹备上市的过程。

  “在金融发展新形势下,推动中小银行上市是一项带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举措。”中小银行发展论坛秘书长姚余栋此前曾公开表示,一方面,上市可以提升中小银行的公信力和品牌形象,改善中小银行的公司治理,促进中小银行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上市可以直接补充中小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发挥银行资本金的杠杆作用,推动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银行重点服务的民营经济、中小微企业、“三农”产业等平稳健康发展,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有力的信贷支持。

  对于中小银行上市的诉求,其直接原因就是需要市场的资金来补充资本金,但同时还要注意突出自身特色,激发内生动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冯兴元告诉记者:“很多中小银行会走向上市,也是市场经济发展方向的必然趋势。同时,在发展过程中,要选对适合自己的市场定位,尤其是自己熟悉且别人不愿意干的。就像农商行,主要服务于农业、农村领域、农户和小微企业,他们是有很多机会的。”

  此外,上市是提升银行公信力和品牌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加强对银行的监管力度,使其合规经营,并推进银行自身优化内部管理结构,加快转型发展。

  “股东是有权要求申请上市的,所以政府要配合。而政府也要履行监管的职责,但是任何运作无论是政府、企业、家庭、个人以诚信本是最核心的,所以任何环节出现不诚信行为都要严肃处理。”冯兴元指出,作为监管机构都不应该隐蔽数据,应该是各种环节都要释放缓解,就是要披露风险,然后化解风险,这样才能保证整个经济体、各个经济体都能够健康。

  姚余栋此前曾公开表示,金融需要品牌、需要信心。银行业本身就是高杠杆、高风险的行业,而上市是完善公司治理、保持中小银行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

  在此基础上,冯兴元也认为,上市后的中小银行会有更多的股东加入进来,股权机构会进一步改善。同时市场透明度会更大,有利于他们规范经营。

  可见,中小银行上市在实现自身的良好发展外,也加大了对公众信息披露的力度,经营上更规范化、标准化。

  但是,记者也了解到,考虑到目前农商行多脱胎于最初的农信社,风险控制不稳定、财务状况欠佳等因素,监管层采取审慎态度,择优放行。因此,多数农商行离上市还有一段路要走。

  多元化经营是出路

  从目前来看,一面是发展好的中小银行积极寻求上市,一面是部分中小银行不良率增加、利润下降、信用评级降低。部分中小银行单靠传统业务以及息差获取收益恐怕难以持续发展,值得反思。

  “面对这种困难,中小银行应当在品牌、技术、管理等方面进一步强化,通过市场化运作增强资金的使用效率。”刘英说。

  在如今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大环境下,中小银行要想取得更好更快发展,并不能仅靠息差获得收益,自身还要主动作为,采取各种有利措施助力实现可持续长远发展。

  刘英认为,要解决类似贵阳农商行信用评级降低的问题,一方面,需要通过各种手段及时化解不良贷款,防范金融风险。例如通过资产证券化、资产管理公司等方式消化不良资产,多元化分散资金和风险。另一方面要转变发展理念,拓宽盈利渠道,发挥自身独特的优势,加快有核心竞争力的业务创新,加强风险管理,定期进行压力测试,严格管理贷款发放。

  同时,找准服务定位,打实自身的基础,完成普惠金融目标也是中小银行当前需要坚持的。“中小银行自身要有一种自主学习的意识,并且要形成一个良好的诚信商业文化,打实自身的基础,改进股本结构,充实资本,推进金融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冯兴元表示,在发展过程中,要选对合适的市场定位,把普惠金融作为发展的重要战略,对各类人群都要尽量满足其金融需求,针对低收入人群要向其提供可承受的成本和金融服务。

  同样,对于正在筹备或者目前由于某些原因还没有达到上市级别的中小银行来说,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也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具体施策。

  不良贷款、风控、信用等对无论是否有上市计划的中小银行来说,都是绕不开的“拦路虎”。为了降低不良率,肥西农商行以人才队伍为抓手,以制度作保障的做法值得借鉴。

  据张劲松介绍,该行大力培养和充实信贷队伍,全面开展清收不良资产执行力度,制定不良贷款管理、贷后管理、风险预警和监测操作实施细则,规范全行贷后管理工作。同时,加强对员工各项业务的培训,提升信贷人员清收技巧,有效提升团队战斗力。

  积极准备上市的江南农商行在降低信用风险方面有他们自己的创新,该行负责人介绍说:“我们将动产浮动抵押作为一种全新的信用风险缓释手段已正式推行,这对信用风险防控起到积极作用。”据了解,动产浮动抵押是针对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业生产经营者,就其现有及将有的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及产品设定抵押的一种担保方式,具有处置相对灵活、登记手续简便、抵押登记免收费等特点,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不会增添企业额外负担。

  除此之外,刘英还建议,中小银行可以结合互联网金融发展业务,适应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需求,利用大数据提供个性化的用户需求,实现差异化竞争。

  再者,可以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改变传统依靠息差的盈利模式,创新金融模式,更好地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在其中获取收益。例如,发展黄金等贵金属租赁等业务。提高资金运用效率、增强金融产品创新,增大中间业务规模,并且提高内部管理水平。

  刘英还认为,中小银行可以向轻资产转型。可以采用投贷联动、资产证券化等创新型业务作为实现弯道超车的工具。投贷联动要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多样化融资需求,提供全方位、综合化的金融服务方案,包括互联网金融要最终实现从信用中介向信息中介和资本中介的转变,从单纯的债券融资向“融资+融智”转变,通过提供中间业务来提高银行的资产收益水平。


(责任编辑: 蒋柠潞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