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基金备战2017:从防守转向进攻

2016年12月05日 06:39    来源: 同花顺    

  步入12月,公募基金打响年终“收官之战”。毫无疑问,对于基金经理而言,剩下20个交易日相当关键,一方面要冲刺“年终排名”,更为重要的则是为来年的投资进行布局。

  在A股“暖意”初现的当下,多位新财富上榜的策略分析师就迫不及待地喊出“牛市来了”,而作为买方机构,基金经理们则需要用“真金白银”进行“押注”,他们虽然没有那么乐观,但都认为明年的赚钱机会多于今年。部分绩优基金经理已经从“防御”转向“进攻”。

  2017年是坚守价值还是偏向成长,无疑是一个更为重要的投资命题,在部分基金经理看来,今年成长股明显弱于价值股,但在价值股的估值“洼地”被填平之后,两类股票似乎回到同一起跑线。更多的基金经理还是愿意把资金“押”到中国的未来上,寻找那些有业绩支撑同时更具成长潜力的投资标的。

  此外,在资产荒的背景下,作为估值洼地的香港市场正在迎来增量资金,多位基金经理预期,这一趋势有望延续。甚至有基金经理直言,港股是其投资团队非常看重的领域,其“性价比”可能比A股还要好。未来内地资金可以投资更多优质的标的,并逐步影响香港市场的定价权。

  牛市来了,信不信?

  从大中型券商策略团队对2017年的市场预判来看, 绝大多数年度策略都是看多来年A股表现的。

  其中,有部分研报预测了上证指数运行区间,下限一般在2800点至2900点左右,上限在3500点左右,更为乐观的则认为在3800点左右。

  刚刚获得新财富策略研究第一名的海通证券(600837)首席策略分析师荀玉根更是乐观直言,2017年A股将从震荡市演变为牛市。他认为,在全球范围内,目前A股估值不算高,同时,在中国内地大类资产比较中,股票的性价比具备吸引力,尤其是地产调控会让银行理财资金和险资等更多配置股市。

  那么,对于券商大胆预判“牛市来了”,手握重金的基金经理们到底“信不信”呢?

  沪上一位基金经理调侃,历来券商的一致预期都需要高度警惕,有时候甚至是一个“反向指标”,所以投资上还是需要注意把握节奏,这头“牛”也许并不那么温和。他坦言,自己做投资并不会去预判市场,更多的是需要敬畏市场,但从大逻辑来看,明年的市场应该比今年机会多,会更加侧重于进攻。

  业绩表现持续优异的诺德成长优势的基金经理郝旭东对记者坦言:“明年是否会出现牛市还需要观察,但赚钱的机会应该大于今年。”

  他表示,自己做投资虽然不会忽略市场趋势,但更主要还是以基本面研究为主。对于明年的市场预判,在其看来,市场的中枢还是由企业盈利决定,如果企业盈利能够跟上,那么明年有望出现“慢牛”格局。

  深圳一位业绩表现同样优异的基金经理则认为,明年市场可能依旧会是一个震荡市,市场底部会有所抬升。其相对谨慎的原因在于,如果通胀从预期变成现实,那么经济步入“滞胀”的可能性就变大了。此外,明年流动性也有可能出现边际收紧。

  “且不论明年市场会不会有牛市,至少向下的空间极小。”在业内一位资深的基金经理看来,目前大量的场外资金在等待入场,一旦市场有所调整就会有抄底资金,这也意味着市场并不会出现深跌。此外,保险以及部分银行的资金成本较高,新的一年存在很大的配置压力,这也意味着未来股市的增量资金较为可观。

  上述基金经理坦言,目前投资组合依旧倾向于“防御”,原因是今年底到明年初叠加了两轮解禁,市场在短期内有可能会面临调整风险。但明年则会选择“进攻”,一方面会提升股票仓位,另一方面也会增加更有弹性的股票的配置。

  成长与价值,选哪边?

  对于后市的投资布局,基金经理到底是“押注”价值还是成长,无疑将成为决定基金投资业绩的关键因素。

  今年以来,成长股不断“挤泡沫”,价值股走势明显强于成长股。

  从记者采访的多位基金经理来看,就长期而言,他们投资的“天平”依旧偏向于成长股一端。深圳一家基金公司投资总监认为:“改革、转型才是最激动人心的,创新仍是未来的主旋律,创新型企业估值天花板可以打得较高。明年改革的预期仍然存在。2015年上半年投资者为什么这么激情澎湃,一个重要因素是因为对于改革的憧憬和预期。一旦对于改革和创新重燃信心,成长板块仍会得到市场关注。”

  一位从业20余年的基金投资总监坦言,他很清楚地知道,今年价值股有望胜出,但他依旧坚持了自己成长股的投资风格,在其看来,投资需要有定力,要深刻明白自己的能力圈所在。

  上述投资总监坦言,此前配置了小部分价值股,但总体而言对于基金的净值贡献并不大,一方面是这部分仓位较低,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拿不住”,“有赚有赔”整体而言也就没有贡献多少收益。他认为,在市场风格与自身投资风格不符合时,确实需要“忍耐”一段时间,但今年只要净值差距不要拉得太大,长期而言基金的业绩依旧会胜出。事实上,上述基金经理短期业绩并不突出,但中长期业绩表现十分优异。

  从股票的“性价比”而言,诺德成长优势的基金经理郝旭东认为,明年的市场风格有望出现一定程度的切换。在其看来,今年是一些消费、价值股领涨,而成长股“沉寂”了近一年时间,明年成长股有望领涨。

  进入12月份,很多基金经理都开始为明年的投资进行布局。郝旭东坦言,早在今年9月份他就开始进行了调仓。据其透露,已经开始陆续减持了一些价值股,配置了一些成长股,明年尤其看好医药和传媒板块。郝旭东表示,传媒板块被基金等买方机构持续减持,这意味着机构配置大幅降低。此外,在一些利空因素之下,整个行业成为今年跌幅最大的板块,而一些优质的成长股也被“错杀”,明年的估值已经接近30倍左右,且业绩增速不错。

  事实上,机构投资者的“羊群效应”较为显著,而郝旭东则善于根据基本面研究做出前瞻性的调仓,例如,他去年9月大比例配置成长股,12月则切换至价值股,从而取得了不错的投资业绩。郝旭东坦言,进行调仓的依据主要是根据股票的“性价比”,也就是风险和收益的匹配程度。在其看来,一些价值股尤其是保险举牌概念股在持续上涨后,分红收益率已经有所下降,因此投资价值也有所降低,而一些成长股的估值已经位于历史中位水平以下,因此“性价比”开始提升。

  展望明年市场,海富通基金李佐祎认为,仍然充满不确定性的预期,人民币的贬值能否缓和,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会不会导致一定程度通胀的发生,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去观察。现在市场情绪比较高涨,但是市场情绪转向后,潜在的一些风险因素可能会导致股市的下跌,不建议一味跟着指数的涨跌去买卖股票。布局明年,反而要注意一些今年没有表现过的板块,观察其是否到了股价的底部区域,逐步对相对低估的股票进行一些配置。将持续跟踪基本面较好、有成长性的行业和个股,从未来一两年有成长空间的个股中寻找机会。

  泰信基金投资总监朱志权也表示,依旧会坚守成长股投资风格。在其看来,中国诞生了如腾讯、阿里巴巴等一批优秀的企业,伴随着这类龙头公司的崛起,会带动整个产业链。而如果未来中国能够多诞生一些这样的引领世界的公司,对于中国经济转型成功还是很有助力的。他坚信未来一定会有一批企业在转型中胜出,而挖掘能够穿越周期的成长股,也成为其投资的重点。

  不过,就短期而言,广发基金资产配置小组认为,近期保险资金举牌A股带动了相应板块的表现,无论从险资配置逻辑、机构持仓情况还是从周期品盈利复苏来看,短期大盘股优于小盘股的逻辑仍然不会改变。

  北京一位中型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认为,蓝筹股行情有望延续至明年上半年,其主要逻辑在于补库存周期一般会持续一年,对于明年上半年的经济将形成支撑。此外,险资举牌会带动资金风险偏好上升。但从长期来看,则更为看好军工、人工智能和新兴消费。

  港股性价比更高?

  随着“深港通”进入倒计时,各大基金公司对于港股的关注度也在提升。在业内一位资深基金经理看来,2017年港股依旧是相当重要的投资领域,其“性价比”甚至比A股还要好。

  事实上,从全球横向比较,港股市场估值与全球主要市场相比仍处于相对低位,估值洼地使得港股向下风险较小,优势明显。另外,港元与美元挂钩,美元则可以作为规避资产贬值的“安全岛”,未来资金南下意愿的增加有望进一步带动港股市场整体流动性的提升。

  前海开源基金执行投资总监、国际业务负责人曲扬认为,短期来看,港股市场依旧将受到海外众多不确定性因素的持续影响。特别是特朗普政府未来的执政理念、政策导向都处于不明朗阶段,同时,年末美联储加息预期的持续提升,一定程度上也将影响海外市场避险情绪的释放。

  业内一位掌管沪港深基金的基金经理也认为,年末港股波动会加大,但不会靠降低仓位来规避风险,而会从持仓结构上进行调整。在其看来,如果需要规避美国加息造成的市场风险,就会减持地产等利率敏感型行业,而如腾讯这类互联网公司受到的影响则相对较小。

  在曲扬看来,“深港通”的实施,将进一步扩大港股中小市值公司投资标的,纳入更多代表创新力量的优质中小型企业,因此,对港股市场中长期依旧持乐观态度。

  从投资范围来看,曲扬认为,恒生中小型指数成分股的纳入将带动相关资金进一步关注在港上市的中小型创新型企业。预计未来,相当一批前期相对缺乏流动性、估值折让较多的公司有望得到估值重估,高科技产业、新经济产业、稀缺产业以及其他细分产业的龙头公司将率先得到市场关注。

  据悉,近期部分基金在调仓换股上,更为偏好中小市值的港股。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则作出了更为明确的判断。在其看来,香港市场大盘股趋势性机会已经接近尾声,港股中小市值股票未来可能有比较不错的机会。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强调,需要关注港股小盘的低流动性风险。以恒生小盘指数为例,绝大多数成分股的日均交易额低于2500万港币。这对习惯于动辄上亿人民币交易额的A股小盘投资者来说,可能会是个挑战,所以需要关注退出风险。而流动性本来就是不对称的,通常股价下跌时的交易量会低于股价上涨时。而港股中的小盘股平时的交易量就不高,下跌时更有可能出现极端流动性风险,使退出变得非常困难。所以在组合管理层面,必须加深对小盘股的基本面研究,同时控制低流动性股票的仓位,通过灵活的现金配置来应付港股的“流动性陷阱”。 上海证券报


(责任编辑: 康博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