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上市川企情怯PPP急需破局

2016年11月14日 08:53    来源: 金融投资报    

  11月11日,由四川省政府主办,四川大学经济发展研究院、中国天府国际基金小镇等单位联合承办的第八届中国西部国际资本论坛之PPP分论坛,围绕 “西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挑战与机遇”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专家们对相关上市公司参与PPP项目寄予厚望并纷纷建言献策。 《金融投资报》记者梳理后发现,川内上市公司目前鲜有接触PPP项目者。其背后的原因何在?专家们有何破解良策?未来发展前景又将如何?

  现状

  参与者寡

  据了解,仅今年9月以来,沪深两市就有83份公告称,公司参与或中标PPP项目,中标总金额累计接近1200亿元。其中,单项合同涉及金额最高者高达百亿元以上。从项目类型看,交通类项目最多,涉及金额最大。

  目前投资四川省内PPP项目的不乏川外上市公司的身影。葛洲坝 (600068)投资的“四川省巴中至万源高速公路项目”,项目建设期约为4年,运营期30年,项目合同金额为人民币173.17亿元。

  岭南园林(002717)投资的“眉山市岷东新区市政道路两侧景观绿化建设项目”,将采用PPP模式,公司作为运营该项目的社会资本方,同时承担该项目的施工任务,投资额为人民币3.5亿元。

  在川外上市公司对PPP项目热情追捧的同时,川内上市公司也有涉足PPP项目者,新筑股份(002480)投资30亿元,建设中国西部第一条有轨电车示范线。今年半年报显示,公司轨道交通业务、超级电容系统等新产业占营业收入比重为40.89%,已经成为公司主营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悉,四川首个市场化运作的PPP项目投资基金及基金管理公司已正式成立,这是由川投集团牵头发起,中航信托公司、交银国信公司参与的专门投资PPP项目的基金。首期规模为100亿元,力争3-5年内规模达到300亿元。由四川省川投航信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负责管理,将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

  不过,记者发现,目前除了新筑股份外,川内其他上市公司对PPP项目少有涉足。

  原因

  囊中羞涩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川内上市公司少有涉足PPP项目?是没有可以参与的PPP项目吗?继2015年推出多个PPP项目后,今年7月四川省又对20个PPP项目完成了公示流程,共计176.95亿元。项目分布于全省11市(州)的16县(市、区)。目前,四川有超过700个PPP项目纳入财政部PPP综合信息平台。

  是PPP项目缺乏投资价值吗?远的不说,仅以新筑股份为例,2016年上半年,公司的轨道交通业务、超级电容系统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51亿元、0.1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5.23%、66.50%,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

  对此,东北证券研究员高鹏在研究报告中称,新筑股份深耕现代有轨电车产业多年,目前拥有整车制造、无缝导轨和超级电容为一体的现代有轨电车解决方案和多项国内外先进技术,在产业链长度上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未来将充分受益于行业高增长,业绩爆发值得期待。“主要是企业资金实力有限,一个PPP项目少则上亿,多则几亿甚至10多亿,而且回收周期长,对大多数企业来说望尘莫及。”川内一家上市公司老总向记者坦言,不是他们不想参与,而是无力参与。

  对此,中国公私合作(PPP)研究院秘书长、西南交通大学教授骆玲表示认同:“虽然PPP项目回报率相对很多民间中小型项目和之前的BOT、BT项目收益稳定,但PPP项目一般涉及到政府的大型建设项目,投资额大,回收周期长,对企业自身实力要求较高。

  “社会资本普遍缺乏专业的运营经验,咨询机构专业能力参差不齐,金融机构‘嫌贫爱富’等因素也是川内上市公司少有涉足PPP项目的原因。”中国PPP专家、四川大学商学院教授陈传表示。

  对策

  完善机制

  在骆玲看来,虽然未来进入四川PPP项目投资基金将主要来源于央企、大型地方国企、国资背景的金融机构以及实力强劲的上市公司,但四川还有不少投资规模相对较小的PPP项目适合四川上市公司参与。

  就在此次论坛活动中,四川省凉山州财政局推介了凉山州6个PPP项目,其中包括了“西昌钒钛产业园区”项目,项目总投资概算约18.98亿元,建设占地1600亩,建设内容包括4个工程项目。

  “有兴趣,但还需要再看看。”川内多家上市公司希望参与自己主营业务相关的项目。从目前四川省推出的PPP项目来看,主要涉及道路建设、污水处理、供排水、垃圾焚烧发电、棚户区拆迁等。

  与上述PPP项目相关的川内上市公司有新筑股份(002480)、 四 川 路 桥(600039)、 成 都 路 桥(002628)、中铁二局(600528)、兴蓉环境(000598)、天翔环境(300362)、高新发展(000628)等。

  骆玲表示,PPP对于我国来说还是一个新生事物,需要地方政府完善PPP项目的市场准入、综合协调、争端解决、绩效评估、收益分配、风险分担和退出流转等机制。

  陈传建议,完善PPP在立法、税收等方面制度框架;加强对地方政府、社会资本、咨询机构和金融机构在PPP项目方面的能力建设;加强对PPP项目大型运营企业的培育。


(责任编辑: 马欣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