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五大行三季报散户股东同比流失近三成

2016年11月08日 07:17    来源: 证券日报    

  五大行股东名单的亮色主要来自于沪股通席位,其今年第三季度增持了中国银行,并在一年后重返建设银行前十大股东

  ■记者 张 歆

  如果以“粉丝经济”来评判估值,上市银行今年三季报的股东数据似乎并不理想。

  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截至三季度末,五大行股东数量由上年同期的319万户降至234万户,减少了85万户,降幅为27%。此外,国家队资金方面,证金公司在第三季度降低了对于五大行的持股数量。而五大行股东名单的亮色主要来自于沪股通资金,其对应席位今年第三季度增持了中国银行,并在一年后重返建设银行前十大股东。

  五大行散户股东

  一年出走85万户

  虽然二级市场几乎每到财报发布时节,都会“热心”地计算五大行日赚多少钱,并每每对此十分艳羡。但是,五大行的二级市场活跃度始终不足,显然属于叫好不叫座。

  事实上,五大行的二级市场换手率始终较低。其中,建设银行换手率最高,今年以来的日均换手率为0.89%;交通银行日均换手率为0.19%;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的上述区间日均换手率分别仅为0.06%、0.04%、0.03%。

  换手率低迷的背后,是散户股东的持续出走。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截至三季度末,五大行股东数量由上年同期的319万户降至234万户,减少了85万户,降幅为27%。如果将数据对比统计的时间回溯至2010年三季度末(2010年三季度财报是五大行中最后IPO的农业银行上市后公布的首份定期报告,彼时五大行首度聚首资本市场),当时五大行的合计股东人数达到了430万户,几乎是如今的两倍。换句话说,6年来,已经有接近200万户股东对于五大行“取消关注”,占比高达46%。

  此外,从上市银行整体股东户数的最新排名来看,中国银行居首,其后依次是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平安银行、民生银行、江苏银行、光大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常熟银行、浦发银行、贵阳银行、北京银行、无锡银行、华夏银行、江阴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这一顺序与上市银行股本总数大小的排名相似但并不重合,显示出银行“股东粉丝”并不完全取决于其股本权重。

  业绩稳定

  分红也慷慨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业绩增长和高分红无疑是留住股东的最有力武器,而五大行在这两点上均可谓表现良好。

  三季报显示,五大国有银行前三季度共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7581.88亿元,同比增幅接近1.1%。此外,同花顺数据显示,五大行2015年面向A股投资者的合计分红达到1620亿元。

  以工商银行为例,该行2015年以629亿元现金分红仍列上市银行首位,该行自2006年在上海和香港同步上市以来,一直实行长期稳定的现金分红机制,2006年度至2015年度为股东累计创造了6465亿元现金分红回报,自2007年度起,年平均现金分红比例为39.4%,每年均为A股年度现金分红总额最高的上市公司。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的分红总额虽然不及工商银行,但是分红比例则与工商银行比较接近。此外,五大行的股息率如今也在5%左右,不仅远远高于一年期存款利率,甚至高于大多数一年期稳健性理财产品的收益率。

  然而,从五大行股东户数近年来总体上呈现负增长的情况来看,散户对于五大行的稳健业绩和高分红显然并不太领情。“投资者对于上市银行股价波动的关注度远远高于股息率,近年来,上市银行尤其是国有大行的估值整体上在每股净资产上下波动,投资者的股价浮盈确实并不高”,市场人士对此分析指出。

  证金微幅减持

  沪股通王者归来

  本报记者注意到,“国家队”资金在第三季度对于银行股动作不大,其中,证金公司微幅减持了五大行股份;而汇金资管、梧桐树等则并未采取同步或逆向的行动。

  具体来看,截至三季度末,证金公司持有中行股份比例由半年末的2.7%下降至三季度末的2.53%,同期,证金公司持有建行的股份比例由1.02%下降至1.01%,持有农行的股份比例由1.92%下降至1.89%,持有工行股份比例由1.42%下降至1.32%,持有交行的股份比例也由2.76%下降至2.68%。

  虽然“国家队”资金在第三季度对于五大行有所“忽视”,但是,海外资金对五大行却热度升温。

  中国银行三季报显示,沪股通对应席位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增持了该行8053.22万股A股,截至三季度末的持股为2.97亿股;此外,建设银行三季报显示,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时隔一年后重返前十大股东,最新持股数量为2.4亿股。《证券日报》记者查阅港交所数据发现,今年9月份,沪股通十大成交活跃股中,银行股占据4席,分别为兴业银行、招商银行、建设银行和民生银行。

  “沪市与香港市场实现了互联互通,表面上看,资金会流向估值较低的一端,但实际上资金还非常向往财富效应,也就是说,哪个市场有财富效应,资金就会流入哪个市场,那么,A股市场如果表现强劲,沪港通将表现为资金的净注入;如果港股表现强于A股,则沪港通可能会相对于A股表现为资金的净流出”,市场人士表示,“同股同权的理念在跨市场后,更多体现为收益权和表决权,而市场波动导致的不同价格并不能保证被化解,如果是长线投资,更看重于股息率等中长线收益指标;如果是短期投资,折价率高并不能与低风险划等号,毕竟两个市场投资者的游戏规则不同,资金的操作思路也有很大区别。”


(责任编辑: 魏京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