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福建农信搭建省级资金营运大平台

2016年10月25日 13:38    来源: 农村金融时报    

  ■本报记者 陈衍水 郑长灵

  【农村金融时报】

  如今,随着各项惠农政策的陆续实施,农民的收入在不断增长,对金融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有一定财富积累的农民不再只是把钱存在银行或放在家中,而是会选择一些稳健型的投资产品,比如理财、基金等。而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信社、农商银行,有的还不具备理财等业务的发行资格,如何解决这些供需矛盾,成为省级联社不断探索并需要解决的问题。

  同样,对于农信社、农商银行而言,如何更好地服务“三农”实现可持续发展,只靠传统业务的存贷利差收入已很难适应当前金融环境,用活富余资金,发展资金业务已成为农信社、农商银行的必然选择。而许多农信社、农商银行又存在专业团队缺乏、信息闭塞、规模偏小等无法绕开的困境,这亦需要省级联社发挥大平台的作用。

  由于福建山海、城乡经济发展差异较大,农信社、农商银行在各县的发展很不平衡,要解决上述问题,搭建省级资金营运大平台变得十分必要。

  “我们通过搭建省级理财营运平台,能够有效满足农民多样化的金融需求;通过搭建省级资金营运平台,增强行社的盈利水平,提升行社服务‘三农’的能力。”福建省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余军在接受《农村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要充分发挥省级平台作用,发挥“人才、信息、规模、成本、网络”等优势,做“单个行社无法做的事”走“大资金、大营运”之路,最终实现多赢局面。

  让农民富余资金保值增值

  “请问你们的‘福万通’理财产品还有没有?昨天我朋友买了,我也想买5万元。”“大娘,真不好意思,昨天第一期理财产品已经卖完了,第二期产品很快就要出来,到时我们通知您。”这是今年1月6日永安市的李大娘来到农信社网点向大堂经理咨询的一个场景。

  一个目前还没有理财发行资质的农信社,哪来的理财产品?缘何理财产品也能在山区的小县如此热销?去年,福建省农信联社历经5个月的充分沟通酝酿,在召开多次研讨及专题座谈会、征求各行社建议,本着“平等、自愿、公正、透明、共赢”的原则,与辖内67家行社签署了统一品牌主协议,建立了统一品牌理财的制度框架体系,“福万通”统一品牌的理财产品应运而生。

  福州农商银行作为统一品牌理财产品的第一批主办行社之一,发挥其在理财产品方面的经验及优势,综合考虑市场需求,及产品额度、利率、期限及投资去向等要素后,发行了第一期理财产品,并确立联合销售的模式。去年12月31日,首期统一品牌理财产品“福万通·万盈宝1期”成功发行,并仅用5天的时间募集资金突破亿元,圆满收官,取得良好市场反响,深受农户的好评。

  福建省联社资金部门负责人表示,在存款利率进入下行通道的背景下,农民的理财观念逐渐强化,将储蓄存款转入到理财、基金等投资产品的现象愈加明显。因此,福建省农信联社顺势而为,在充分调研农村理财市场,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开发一些适合农村市场的理财产品,让农民真正享受到理财带来的好处;统一理财产品的开发,也弥补了中小行社的资金管理短板。

  数据显示,福建农信统一品牌理财自推出以来,先后发行227期,募集资金超过131.43亿元,满足了农民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大大提升了农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

  值得一提的是,为使产品体系更健全,服务体系更全面,福建省农信联社再次发力,积极推动全省法人行社基金销售业务发展,确定“省联社统一提供信息系统平台服务,法人行社自主申报”的模式。不久前,在福建省农信联社的积极推动下,漳州农商银行成功获得福建证监局批准,成为首家拥有基金销售资格行社,实现了福建农信系统基金销售资质零的突破。这不仅对推动全省法人行社基金销售业务发展具有示范效应,还能对农民多样化的投资需求实现精准服务。

  增强行社服务“三农”能力

  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传统存贷息差的经营模式已无法满足农信社现代经营的需要,利用富余资金拓宽收入渠道,已成农信社、农商银行“强身健体”的必然选择。

  基于这一背景,福建省农信联社提出搭建省级资金营运平台,为全省各基层行社提供业务培训与交流、投融资信息咨询、资金余缺调剂、代理融通资金等服务。此举能较好弥补单个行社规模小、运作渠道有限、议价能力弱、专业人才缺乏、道德风险大等缺陷,有效解决了中小行社与全国资金市场对接的矛盾。

  成立省级联社资金营运平台,一方面可发挥省联社的行业管理职能,通过制定统一的制度办法,约束和治理资金市场违规行为;另一方面可充分利用省联社的信息和服务优势,为辖内农信社、农商银行提供资金信息和服务平台,解决各地农信社、农商银行资金头寸松紧不均的现实问题,合理调剂行社之间的资金余缺。

  据介绍,该平台运行五年多来,已经探索出一套“确保支农、服务为本、平等自愿、市场运作、风险可控、分配透明”的运作机制。

  “发展资金业务与服务‘三农’并不矛盾,农信社、农商银行只有自身强身健体了,才能更好地服务‘三农’”。福建农信在该平台的六大运行机制中,首先提出要确保支农,要始终坚持各行社在满足日常清算、准备金缴存、贷款有效需求和确保涉农小微贷款增量和增速“两个不低于”目标的前提下开展资金业务。

  在采访中引起记者注意的是,该平台完全按照市场化原则,指导各行社市场化运作,健全授信、授权、报价、议价、定价等机制,按同业报价和省级服务平台公布的同档次约期利率报价孰高原则运作,最大限度保证农信整体效益。

  报价行机制得到省内报价行社的一致认同,该机制的建立和运行有利于提升报价行资金运作水平,有利于完善约期报价形成机制,有利于省市(县)两级平台优势互补提高全省资金效益,符合农信整体利益,是必须持续坚持和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

  五年来,福建农信采取“统一管理、比例控制、集中调剂、利率引导”等多种模式,实现各行社资金营运多赢局面。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底,全省资金业务收入较2010年成立之初增长了11倍;资金业务收入占财务收入比例从9.89%提高到34.20%;至2016年9月末,全省实现资金业务收入96.31亿元,占财务收入比例34.4%。


(责任编辑: 蒋柠潞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