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贝因美前三季度预亏超3.9亿 比去年同期近翻倍

2016年10月18日 07:16    来源: 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实习记者 叶晓丹

  日前,贝因美(002570,SZ)发布了一份《2016年第三季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根据公告信息披露,此次贝因美调高了对2016年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金额预计,此前贝因美在《2016年半年度报告全文》中预计2016年1~9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2.9亿元~3.2亿元,而修正后的预计业绩调整为预计亏损3.9亿元~4.2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去年同期,贝因美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金额为2.16亿元,而今年的预计业绩亏损额近乎在去年的亏损金额上翻了一倍。

  对于此次业绩修正,贝因美方面声称其主要原因在于“公司营业收入虽季度环比略有增长,但仍远低于预期,同时终端竞争激烈,营销费用投入依然较大,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累计净利润进一步亏损。”

  8月底,贝因美曾在公布的《2016年半年度报告全文》披露,2016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2.14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108.07%;由此看来,贝因美第三季度的净利亏损金额不小。

  针对贝因美2016年半年报公布的业绩情况,深交所对其进行了问询。9月底,34位机构投资者又对贝因美进行了一次集中调研,贝因美把营收下降、利润亏损归因于假奶粉事件、价格战以及奶粉新政配方注册的影响。

  旷日持久的价格战

  在业内人士看来,婴幼儿奶粉市场是一个高利润的行业。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原来奶粉企业的利润空间有百分之几百,比如说某国外品牌的一款奶粉到上海黄埔海关每罐才50元,但是在国内市场却能卖到几百元。

  贝因美在9月29日答复投资者调研中回复表示,这两年奶价下降的基本面是欧盟配额放开。

  高级乳业研究员宋亮则向记者表示,“价格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跨境购引起的,小品牌在处理存货,大品牌在处理产能,整个国内的价格体系受到一定冲击,这也是造成企业内部利润下滑的因素之一。”

  宋亮还透露,2015年进口奶粉市场份额占据了60%的比例,国产奶粉占40%,跨境购大概销售了100亿元,传统贸易进口销售了350亿~400亿元,当年国内总共销售了800亿元。由此不难看出,国内的奶粉企业受到了很多国外奶粉品牌的巨大冲击。

  今年6月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发布之后,市场又进一步加剧了价格战,贝因美方面表示,拥有较多品类(品牌)数量的奶粉企业及一批没有研发能力的小品牌工厂(包括进口产品)在市场上集中低价抛售产品,造成包括贝因美在内的许多奶粉品牌公司销量明显下降。

  据宋亮预计,价格战会持续到明年年底才会结束,原因是奶粉新政配方注册申请要到明年底才会结束,一些企业在这个日期前还有一些存货需要处理掉,而大企业又存在去产能的压力。

  多事之秋能否迎来转机?

  有媒体历数了贝因美自上市后经历的各种风波,继环保“大考”、董事长辞职引套现质疑、“虫子门”、高层频繁离职换血等问题之后,今年又遭遇“假奶粉”案件。

  朱丹蓬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两三年前,贝因美一直寻求把奶粉业务卖掉,希望向母婴用品转型,但后面整体战略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加上运作也并不顺畅,导致了贝因美的资金链非常紧张,不过2015年贝因美和恒天然的合作,把贝因美的资金链盘活了,但从这两年来看,贝因美的发展是非常不顺畅的。

  而在宋亮看来,恒天然以35亿元收购贝因美18.8%的股份,成为贝因美第二大股东,对贝因美来说,换得了大量的资金,便于市场的开发和新品研发以及新的投资;第二,引入恒天然以后,利用恒天然的国际背景、以及在原材料方面的优势,可以让贝因美获得廉价的原料;第三,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提振在资本市场的信心。

  据了解,恒天然、贝因美目前正在黑龙江建设安达牧场,贝因美在接受机构投资者询问的时候表示,目前在黑龙江安达已经自建一期二期牧场,目前来看,自建牧场饲料都需要进口,当地资源无法满足,资源局限性较大。朱丹蓬认为,某种程度上,这也反映了国内乳业的生态链没有形成。

  不过,宋亮认为,虽然目前贝因美的情况不容乐观,但它也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产能,年产25万吨,同时也拥有完整的产业链,还是资本国际化的企业,尽管目前处于一个低谷期,但仍有机会翻转过来,前提是市场的竞争环境、监管制度的改善。

  在业内分析看来,贝因美的市场机遇来自于:首先,奶粉新政实施以后,预计会淘汰大量的品牌,腾出大量的市场空间,为贝因美市场发展提供绝佳的机会。第二,未来的市场中,竞争会更加聚焦在品牌、技术创新以及系统性成本的高低,而这些方面,贝因美都有优势。第三,贝因美可以借助国际化发展,面向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针对贝因美市场应对措施以及后续发展计划等相关问题,10月17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联系采访贝因美并发去采访提纲,不过,截至发稿前,仍未收到回复。


(责任编辑: 魏京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