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锤子科技被指巨亏 罗永浩的情怀牌不好打

2016年09月28日 07:40    来源: 法治周末    

  

  资料图。

  肖莎

  事件回顾

  锤子科技的财务状况,意外地被公之于众。这几乎是罗永浩创建锤子科技以后,其经营状况首次如此彻底地被公开。

  9 月 21 日 ,证监会网站披露了成都尼毕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尼毕鲁公司 ) 的招股说明书,由于尼毕鲁公司旗下的全资子公司抱团创投于 2015 年 3 月投资锤子科技,锤子科技近两年财务数据亦对外披露。

  招股说明书显示,锤子科技 2015 年全年亏损 4.62 亿元, 2016 年上半年亏损 1.92 亿元 (2016 年半年报财务尚未审计 ) 。同时,锤子科技的资产总额也由 2015 年年底的 8.25 亿元缩水至 2016 年 6 月 30 日 的 2.96 亿元,净资产从 2015 年的 1.9 亿元直接跌到 2016 年 6 月 30 日 的 20 万元。

  这些数据,让公众大吃一惊。锤子科技的经营状况,并不是很乐观。

  锤子科技方面并未公开对财务数据进行回应,但是 9 月 25 日 ,罗永浩在其个人微博上发文称:“ 1. 别担心,基本上都是谣传。 2. 安全起见,发布会预定了两个城市,最后多半是在上海,彻底确定后会马上公布。 3. 量产已开工,在深圳,我也在深圳,安排妥当了我就回北京做? Keynote 。知道你们着急,但无论你们多着急,都请相信,我比你们还着急。”

  但罗永浩的这一微博,并未直面回应锤子科技亏损的问题,也并未指明,什么信息是造谣。

  与此同时,市场上又开始流出锤子手机将被收购的传言。

  锤子科技为何会有如此高额的亏损,其能否挺过当前的财务困难期?诸多问题引发了网友热议。

  舆论关注度走势

  9 月 21 日 ,证监会披露了尼毕鲁公司招股说明书之后, DoNews 、网易科技等科技类媒体即发现了该公司披露了锤子科技的相关财务数据,并在报道中把焦点集中在锤子科技的资产状况和亏损状况上。当天,微博关注度达到了一个高峰。   9 月 22 日 ,一些主要关注投资业务的网站包括i 黑马、投资界以及凤凰、搜狐等也开始关注此问题,有些媒体开始分析锤子科技出现亏损和资产缩水的原因。

  微信和新闻对此话题的关注度,达到第一次高峰。

  但从 9 月 22 日起 ,微博的关注度就开始出现下滑。

  9 月 23 日 ,《北京青年报》等传统媒体也加入了报道行列,但是舆论对该话题的整体关注度开始有所滑落。

  9 月 24 日 ,由于锤子科技方面一直未对此问题进行回应,微博和新闻关注度达到谷底。

  9 月 25 日 ,罗永浩发表了一条微博,内容虽未直接回应大众对于锤子科技财务状况的种种疑问,但是其透露的关于新品发布会、新品生产状况的信息,让舆论重新关注其锤子科技亏损的事情,很多媒体在探讨,锤子 T3 手机的推出能否拯救锤子科技的经营状况。

  9 月 25 日 ,新闻和微博对此事的关注度有所回升。

  网友观点分析

  随机抽取 446 名网友评论分析可知,网友讨论的热点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锤子科技为什么会亏损,二是这种亏损状况是否意味着锤子科技会最终从市场消失。

  其中,有将近四成的网友在评论中提及了罗永浩常常在各种场合所提及的“情怀”二字,认为锤子手机如今的经营状况说明,市场并不讲情怀,而罗永浩实际上是在消费粉丝;有将近两成的网友认为,锤子科技新品发布的速度太慢,使得公司总是慢半拍,导致市场状况不理想;有超过两成的网友则认为,很多互联网企业在创业初期也是亏损的,只要锤子科技没死,罗永浩在这个创业的过程中就不算输,就还有希望;还有不到 10% 的网友表示,锤子手机的质量其实还是相对不错的。

  市场不讲情怀,占 39.69%

  网友塔斯马尼亚号:市场可不讲情怀。

  网友绒绒彩虹猴:罗永浩就是消费粉丝,粉丝消费完也就该倒了。

  只要没死,就不算输,占 24.89%

  网友两路囗:谁都知道,前期亏也是一种策略,只要没死,就不算输。最近这么高的曝光度,看来锤子 T3 发布就在这几天了。

  网友 IAN 老湿:阿里巴巴开张 12 年才盈利,京东至今还是亏损,北京的互联网公司除了百度,也没几个现在就赚钱,这种公司的商业逻辑就是这样。

  手机发布速度慢是锤子手机亏损的重要原因,占 19.28%

  网友叫我樱木花道:手机发布总是慢别人一年半载,价格还比别人贵,再有情怀也禁不起这样折腾。

  网友 Darren 闪闪闪:一年没有产品出来,但是工资房租水电什么都要钱,能不亏吗?希望锤子新品可以挽回颓势。

  锤子手机质量还不错,占 8.52%

  网友挥霍偶买噶:以前我是个锤黑,看到老罗手机卖不出去被市场打脸的时候又有一种变态心理的高兴,觉得让你丫牛皮吹那么大,活该!后来我在用过很多手机之后,我觉得锤子的系统仅次于 ios ,稳定且很美观。 miui 广告满天飞也不稳定, bugme 就是辣鸡,祝福老罗,毕竟给消费者多了一个选择!

  其他,占 7.62%

  网友盗梦空间 006 :期望值太高,而产品平平。

  媒体报道分析

  有媒体将关注点放在了锤子科技出现亏损的原因以及如何解决亏损难题方面。

  新浪科技刊发文章《锤子科技半年总资产缩水 6 成营收来源和研发投入或是关键》,其中指出,相关人士表示,锤子科技半年内总资产缩水的主要原因在于在财务统计的半年内,锤子科技方面未发布任何新品,而在手机和 VR 等方面均有投入,此外还在高管团队建设方面有投入,如从华为荣耀挖来吴德周及其团队,从微博挖来市场副总裁苗颖,还有一名来自深圳供应链方面的副总裁。

  微信公众号环球老虎财经发表题为《不讲“质量”讲“情怀” 罗永浩是如何将锤子科技一步一步作死的?》,其中称,罗永浩在 T1 发布会上,提出“情怀”理念,也将锤子的市场目标锁定为文艺青年。但锤子科技的第一款手机质量便差到大跌眼镜。屏幕边框碎裂、漏光、摄像头内有污迹、前置摄像头位置不正、实体按键塌陷或窜键等,一个个瑕疵屡见不鲜。

  腾讯科技发文称,罗永浩仍然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他并不是没有机会,比如可以考虑走美图的路,针对某一性别的用户做一款特定的手机,然后每一款都做到挣钱,就能保证活下来。锤子在中国手机市场已经没有多大机会,但如果罗永浩顺着圈内好友刘作虎的一加手机走过的海外之路,也往海外市场发展,没准能遇到另一片天。

  有媒体也在关注,锤子科技的下一个新品 T3 手机对于公司发展的意义。

  腾讯科技刊发题为《上半年亏损 1.9 亿,锤子 T3 还有机会吗》的文章,其中写道:“从手机销量上看, T1 上市一年只卖了 25 万台,坚果手机只卖出不到 100 万台。从财务数据来看,锤子科技一年半亏损 6.5 亿元,要想赚回 6.5 亿元,即使即将发布的 T3 手机每部都能赚 200 元,那也需要卖出 325 万台,但对一个连千元机年销量都不足 100 万台的手机厂商,要将旗舰机卖出 300 万台以上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因此,短期内老罗已经不可能寄希望于依靠手机翻身了。”

  还有媒体报道称,锤子手机未来的出路是被收购。

  iDoNews 专栏发表文章称,锤子科技的现状是持续亏损烧钱,而后续投资遥遥无期。如果不能 IPO 的话,一家持续烧钱不盈利的企业有什么投资价值呢?锤子的价值是还有一点点市场,还有一些软件和 UI 的积累,还有一些没有走的人才。对于手机厂商来说,用合理的价格收购锤子科技未必不行。

  “而对投资人来说,上市无望,又不把钱烧光,赶紧出手也是一条路。所以,被一家手机厂商用合理的价格收购是锤子的唯一出路。” iDoNews 专栏的文章称。

  舆情点评

  从锤子科技应对此次舆情事件的做法来看,锤子科技采用的是迂回策略,公司层面未公开发声,而是通过罗永浩的个人微博来发布跟亏损并不直接相关的信息,包括新品已经量产以及新品发布会地点正在确定。

  这种做法的确让罗永浩的一些粉丝重燃对锤子科技的信心和期待,也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媒体报道的焦点,在罗永浩发布了相关微博后,就有媒体开始主要关注锤子科技的新品,而非其亏损的业绩。

  如果 T3 能够在产品设计和产品质量上有足够的保证,或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锤子手机的口碑。但是,结合锤子科技此前的销量情况,靠 T3 一个产品来扭亏为盈的难度还是比较大。

  而且,从此次舆情事件的发酵过程以及网友评论可以看出,虽然罗永浩本人有着众多粉丝,并认可罗永浩所谓的“情怀”,但是如果锤子科技未来的产品不能如罗永浩自己所宣传的那般符合工匠精神,不能在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超越同类产品,在当前的市场局势下,锤子科技的未来依然堪忧。

  市场上已经有了诟病锤子手机质量的声音,甚至由于锤子手机此前大量的宣传给消费者带来了很高的期望值,当实际产品与期望值不符时,消费者就会降低对锤子手机的评价,这些非正面评价对锤子手机的销售和发展无疑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据公开报道,锤子科技还被深圳一名手机用户起诉,理由是锤子科技和罗永浩本人当初承诺的一些功能在手机里并没有,比如罗永浩曾经承诺锤子手机会提供解锁的 boot loader ,但后来手机并无这一功能,该用户认为锤子手机涉嫌虚假宣传。

  麦卡锡教授提出的 4P 营销学理论指出,企业的营销要素主要包括产品 (product) 、价格 (price) 、渠道 (place) 、促销 (promotion) ,而产品是一切营销活动的核心。如果没有好的产品,再多的营销活动或许也无济于事。

  已经讲了好几年情怀的罗永浩,应该明白,最终还是要靠产品说话。


(责任编辑: 魏京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