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新市场杠杆升级 “套打模式”暗藏风险隐忧
高企的收益率不断吸引大量资金进入申购新股的游戏中。种种限制之下,近期打新产品“套打”模式明显增多,即公募产品加杠杆打新,而申购打新产品的资金也有杠杆倍数,部分产品整体杠杆甚至能够达到4倍。业内人士担忧,目前网下打新存在超额申报的空间,未来一旦政策收紧,则打新底仓波动会加剧,这意味着打新套利市场存在较明显的风险隐患。
杠杆率最高达4倍
据业内人士透露,近期“C+A”的“套打”模式逐步增加,银行“委外”资金对这类打新模式关注度颇高。而受制于新发基金审批速度较慢,存量打新基金“壳资源”则成为被争抢的稀缺资源。
所谓“C+A”的“套打”模式,一位业内人士举例说,公募基金属于A类投资者,C类投资者申购公募打新基金,同时自身再进行一遍打新。
据一家基金公司专户部副总经理透露,部分产品的杠杆较高。例如,有属于C类投资者的基金专户利用1:1配资加2倍杠杆,然后再投资公募定期开放式债基,而这类产品最高可以达到2倍杠杆,这意味整体的杠杆率能够高达4倍。
一位券商分析师表示,使用公募打新基金的优势在于中签率较高,而用专户叠加公募产品的“套打”模式,则有望获得双重新股收益,同时由于专户对冲方式比较灵活,底仓风险可以部分对冲掉。此外,对于同一家基金公司而言,“C+A”的“套打”模式对于专户产品而言能有效提高打新业绩,增加业绩提成的收入;而对于公募产品则能有效增大产品规模,从而获得更多的管理费。
据华创证券分析师测算,目前而言,10亿规模的打新专户“C+A”套打模式对应年化增强收益率为3%左右,5亿规模打新专户“C+A”套打模式对应年化增强收益率为5.4%。
打新套利市场存在明显风险
利用高杠杆获取收益无疑意味着将承担更高的风险。
如上述基金专户和公募定期开放式债券基金的“套打”模式,一方面需要承担更大的债券杠杆风险,另一方面也不得不承担双重底仓波动风险,这意味着股票底仓的波动会对净值影响更大。
有业内人士担忧,目前网下新股申购一直存在可以超额申报的空间,未来相关政策一旦收紧,则会带来市场波动,打新产品的底仓风险可能会短期集中释放,则意味着打新套利市场存在明显的风险。
据国泰君安研究员统计,今年以来参与新股申购的配售对象中,超过半数以上机构和个人都属于超报,即以相对较少的持股,撬动数亿至数十亿的申购规模。而未来如果监管层加强监管,国泰君安测算,这对蓝筹股底仓影响规模大约在2000亿以上。事实上,除了用期货和期权可以对冲掉部分底仓风险以外,部分机构也在考虑相对降低部分蓝筹股占比,提升小盘股比重。
此外,有业内人士担忧,适度提高网下配售的市值门槛短期会加剧新增资金配置蓝筹,但如果大幅提高网下配售的市值门槛,也可能会引发阶段性网下打新吸引力降低,从而导致蓝筹股被抛售。
不允许“超报”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C类投资者尤其是个人大户的扩张,极大拉低了该类投资者的中签率,挤压了C类机构尤其是基金专户的打新收益空间。另外,也增加了投行的工作量,导致承销商不断上调网下打新门槛。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部分承销商进一步上调了网下打新门槛,业内人士预期网下打新门槛提升甚至会成为一种常态。
据悉,部分承销商要求持仓深交所和上交所个股的市值门槛均达到3000万元,这就意味着共计需要合计6000万元的市值,才可以参与新股配售。一位基金经理坦言,打新门槛提升,选股方面需要更加谨慎,尤其市场情绪低迷,稍微不慎就容易将打新赚的“辛苦钱”亏掉。
而华创证券分析师认为,不允许“超报”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而一味提高门槛反而会损害部分投资者的利益。在其看来,公募基金按照《公募基金运作管理办法》操作,在打新时不能超过总资产进行申报,而大部分C类投资者则没有明显的限制,尤其是个人投资者完全没有限制也难以处罚,甚至成为部分券商营业部招揽大户的方式。这意味着机构和个人的不平等性问题值得商榷。
目前而言,增加底仓势在必行,而控制好净值波动则成为重中之重。业内人士认为,降低底仓的波动一方面可以通过增加基金规模来实现,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衍生品将部分风险对冲掉。据悉,目前可以采用的对冲方式较多,其中包括股指期货对冲、融券对冲以及股票收益互换等。有券商分析师表示,从对冲成本和对冲效果来看,融券和股票收益互换是比较好的模式,但由于是场外衍生品,主要难度在于与合意券商的沟通以及相关券种的匹配程度上。不过,有基金经理认为,衍生品仅可以将底仓风险部分对冲,依旧需要高度关注相关高杠杆产品的底仓波动将打新累积的收益“侵蚀”掉。上海证券报
(责任编辑:康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