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并购市场规模快速扩大。汤森路透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境内并购总额达5688亿美元,同比增长63.7%。其中,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大多伴随业绩承诺,在保障公司投资收益的同时,维护中小投资者权益。而上市公司业绩承诺“爽约”频发的现象也日益受到市场关注。
业绩承诺“爽约”频发
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部分上市公司公告发现,一些上市公司业绩承诺“爽约”已非首次。全通教育中报显示,报告期内,北京全通继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原继教网)当期实际业绩为434.07万元,西安习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当期实际业绩为207.36万元。根据业绩承诺,继教科技2016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不低于8500万元,西安习悦2016年经审计净利润不低于760万元。若要完成年度业绩承诺,继教科技、西安习悦下半年分别应实现至少8065.93万元、552.64万元的经审计净利润。此前,全通教育2015年年报显示,继教网承诺2015年实现6800万元净利润,实际实现净利润为6640.52万元,未完成差额为159.48万元。
中水渔业5月26日晚发布《关于未完成业绩承诺的致歉公告》称,公司在2015年1月5日完成收购张福赐持有的厦门新阳洲水产品工贸有限公司55%股权,新阳洲公司2015年度业绩巨额亏损,未能达到收购时承诺的4324万元净利润。
半年报数据显示,2015年新阳洲公司净利润亏损2.57亿元,与业绩承诺约定的利润差3亿元,公司要求张福赐按相关合同的约定于2016年6月30日前履行业绩承诺差额的补偿。截至2016年6月30日,公司未收到张福赐的回函,也未收到张福赐2015年度业绩承诺差额的补偿款。
根据公告,新阳洲公司涉及多起诉讼,案件结果将有可能使新阳洲公司的资产被查封,导致新阳洲公司生产经营处于全面停滞状态,对公司2016年利润产生一定影响。
多原因致业绩承诺“爽约”
分析人士认为,2015年A股市场涉及业绩承诺的上市公司共有527家,而当年共有107家上市公司发生业绩承诺不达标记录,占2015年所有涉及业绩承诺事项上市公司总数的20.3%。
业内人士表示,业绩承诺未完成的案例,重组标的大多集中在有色、化工、采掘、建材等传统周期性行业。由于这些行业受宏观经济周期影响较大,相关重组标的在经济低迷时期实现承诺业绩的难度自然较大。
一些并购标的在经营过程中,由于主业对于某家公司的依赖较强导致其经营风险巨大。以金利科技为例,公司2011年底宣布拟3.7亿元收购苹果供应商宇瀚光电100%股权。宇瀚光电承诺2011-2014年度实现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不低于4408万元、4015万元、4497万元和4729万元。然而,宇瀚光电2013年仅实现201.6万元净利润,业绩承诺完成率只有4.5%。宇瀚光电之所以业绩“爽约”,在于其“苹果供应商”光环褪色。据了解,2013年苹果公司新推出的iPad mini新产品,采用将LOGO直接雕刻在背板上的新生产工艺,不再外购铭板产品,由此导致宇瀚光电平板电脑铭板销量较预测值减少1.09亿元。受相同原因影响,宇瀚光电2014年业绩更为惨淡,当期净利润亏损2317.7万元。
业内人士指出,业绩也会受公司经营策略调整的影响,上市公司提高产品销售价格后,公司的销售收入受到较大影响。另外,比如产品延迟交货,导致未能确认收入等原因,都会导致业绩承诺“爽约”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