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大咖激辩“校园贷” 成长链金融成热点

2016年08月29日 15:03    来源: 法制网     陈瑜

   近日,首份P2P监管细则正式出台,确定了P2P投资的单笔上限和总额上限,明确和强化了“小额分散”的原则,“成长链金融”理念正与此高度契合。而作为成长链金融重要的细分领域,“校园贷”的负面新闻时有发生,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为厘清“校园贷”利弊关系,探索“校园贷”的未来趋势,2016“付融宝杯”校园贷政策场景辩论会于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工作者代表、社会知名人士代表、在校学生代表、学生家长代表齐聚本次辩论会,从自身角度出发,多维度激辩“校园贷”利弊的天平到底偏向何方。

   (图为2016“付融宝杯”校园贷政策场景辩论会现场)

   正方:“校园贷”契合需求,利大于弊

   东南大学电子商务与互联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吴清烈教授基于成长链金融的核心理念,指出成长期是个人一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该阶段对其进行适当的过度授信是合理且必要的;“校园贷”在让处于成长期的大学生享受金融服务的同时,还可以帮助大学生提高信用意识、理财能力和风险意识。

   (图为东南大学电子商务与互联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吴清烈教授发表对“校园贷”看法)

   南京审计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刘骅副教授指出,今年年初国务院印发的《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首次从国家层面确立普惠金融的实施战略,证实了消费金融在未来发展的重要性;联合国发布的《2015全球人口发展报告》也称,90后在逐步成为消费的主力军。发展“校园贷”能够激发在校生合理的消费潜力,助力在校生养成独立的消费习惯,因此,要按照“堵不如疏”的理念来对待“校园贷”。

(图为南京审计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刘骅发表对“校园贷”看法)

 

   付融宝董事长助理胡键先生指出,大学生巨大的客群基数为校园消费金融的增长创造了空间,2014年全国普通本专科在校生超过了2000万人次,若按在校大学生每人每年需要5000元的标准来估算,“校园贷”市场规模可达数千亿人民币量级。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份额,在专项整治中生存下来的规范企业开展“校园贷”业务将会实现规模效应。

   (图为付融宝董事长助理胡键发表对“校园贷”看法)

   反方:“校园贷”乱象丛生,弊大于利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葛和平副教授表示,“校园贷”虽然是我国金融市场中的一部分,有其特有价值。但是在其发展初期,的确存在着野蛮生长、风险频发的现象,部分平台存在着宣传不合规、放款条件违法、利率水平虚高、风控水平不足、催收方式极端等问题。在本次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之前,总体来说其弊端凸显。

   (图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葛和平副教授发表对“校园贷”看法)

   南京财经大学MBA中心主任汪争表示,在“校园贷”发展初期,某些“校园贷”宣传方式可能会误导学生养成不合理的消费习惯,影响着校园健康文化的和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另一方面,本次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之前,部分平台不合理的催收手段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心智不成熟的大学生在面对以上威胁时,最后有可能就会产生恶性事件,这对于学生个人、家庭、所在学校都有很大的负面作用。

(图为南京财经大学MBA中心主任汪争发表对“校园贷”看法)

 

   学生家长代表陈淑军也表示,如果“校园贷”不能够规范发展,与其利用“校园贷”来提升孩子的素质,还不如选择远离它来保证子女的身心健康与人身安全,因为综合素养的提升有多种方法与途径,而孩子的生命安全、心理健康则具有不可替代性;另一方面,部分“校园贷”平台会选择掩饰其真实利率水平,父母往往成为这高昂利息的“最后还款人”。

   (图为家长代表陈淑军先生发表对“校园贷”看法)

   大咖团揭开“校园贷”神秘面纱

   南京财经大学中国区域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长三角互联网金融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专家陆岷峰博士认为:首先,“校园贷”本身并无社会属性,但如果被别有用心的违规平台利用,接受服务的在校大学生又不具备成熟的金融理念,“校园贷”这个工具就会反向危害社会;其次,判断一个产品的利弊如何要从整体出发,不能以点概面。“校园贷”的服务范围如今已经达到千万级别,绝大多数在校大学生能够正确利用该工具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因此对于“校园贷”不能一刀切;最后,“裸条”等事件突破了商业道德底限,本次互联网金融整治必须将这些违规企业清出市场,还“校园贷”真实面目,发挥校园贷正向功能。家长要对子女给予更多关注,校方要对学生更多教育,学生则要更加自爱自律,金融工作者则要坚守法律红线和道德底限,只有形成立体、多维、全方位的管理、约束,才能恢复校园贷服务本质!

   (图为南京财经大学中国区域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教授,长三角互联网金融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专家陆岷峰博士发言)

   盈灿咨询总经理&网贷之家首席研究员马骏指出,平台应当在与学生签到相关借款合约之前,将各项事宜以合约方式清晰明了地告知对方,并且得到学生的亲笔签字确认;其次,网贷平台应该规范审批流程,对大学生贷款资质进行细致地审核,对使用虚假信息申请的,平台要向监管部门及时反映;最后,借贷平台必须清楚地知道每笔款项的真实用途,可以通过款项追踪的方式查询钱款去向。

(图为盈灿咨询总经理&网贷之家首席研究员马骏发言)

 

   付融宝战略副总裁孙国磊从战略意义的角度肯定了“校园贷”的价值,“校园贷”与国家发展普惠金融的战略导向高度契合,也有利于国家经济发展方式向消费驱动转换,因此需要行业正能量来支持“校园贷”发展。但他还指出“校园贷”存在着一定的信用风险和道德约束,由于学生自身没有经济来源,社会阅历较低,兼之自制能力有限,很容易受到部分平台的宣传刺激和外界物质的诱惑,从而沦陷产生金融风险。他不支持大学生过度消费,学生应以学业为主,不应在最该努力学习的时候实行透支消费,背负超过个人承受力的债务,不但影响未来个人信用,更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平台产品在进入校园时,也应向学生普及基本的金融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将“校园贷”产品作为救急而非透支之用。

   (图为付融宝战略副总裁孙国磊发言)

   南京财经大学中国区域金融研究中心闫海峰教授指出,“校园贷”本质上只是一种金融工具,具备其应有的工具价值,包括促进消费、完善金融市场、契合普惠金融导向等,其利弊天平究竟如何倾向关键在于使用工具的对象。如果接受“校园贷”服务的对象能够挖掘其价值洼地,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和理财观,“校园贷”是利大于弊的;如果向平台申请校园贷款的在校学生心智不成熟,利用平台套现来满足自身不合理的消费欲望,从而将自己置入信用记录不良、被强行催债的困境,此时“校园贷”的弊端就更为明显。

   (图为南京财经大学中国区域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闫海峰教授发表对“校园贷”看法)

   经过此次精彩纷呈的“校园贷”政策场景辩论会,“校园贷”模式的本质与内涵得到了更为深刻的解读,对于利弊关系的认知更加科学客观,更为“校园贷”这一模式的发展路径提供了可行的对策建议。(杨亮 吴建平)


(责任编辑: 蒋柠潞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