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警惕高收益率“洗脑” 小心陷入“庞氏骗局”

2016年07月16日 08:12    来源: 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相信每个有过线下理财经历的投资者都从“理财顾问”口中听说过这句话。然而,随着大大集团、快鹿集团、中晋系等事件的接连爆发,投资人不仅连利息都无法得到偿付,甚至连本金至今也难以赎回。据盈灿咨询统计,从目前出问题的线下理财公司看,其涉案金额少则达数亿元,多则达数百亿元以上,受害投资人也常在数万人以上。

  因此,这句“洗脑”神句在当前草木皆兵的理财环境下是否还应添上下半句:即使你理财了,财就会理你了吗?

  诚然,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蓬勃发展,投资品种和投资渠道越来越多,不少有理财意识的人都开始盘算如何以现有资金创造更多的收益。但恰巧也正因为选择太多,收益率就成了许多投资者衡量一款理财产品的唯一标准。

  许多非正规线下理财公司也深谙投资者这一心理,同时由于处于监管的灰色地带,这些公司在实际操作上,存在着大量先吸金再放贷的情况,本末倒置的做法极易形成资金池,乃至借旧还新的庞氏骗局。而且线下理财公司区域性分布,地域性挤兑风险更高,如上海地区已有20余家线下理财公司发生风险事件,也在于投资者恐慌心理造成的风险传导。

  投资人想获取高收益本无可厚非,但他们往往容易忽略高收益始终与高风险如影随形。而且依据2015年9月1日正式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六条的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也就是说,民间借贷年利率24%的部分是法律明确保护的,而年利率超过36%的部分在法律上是无效的。

  虽然风险事件不断发生,但也并不意味着投资者应对线下理财彻底丧失信心,只是切莫仅以高收益为导向。由于线下理财环境的封闭性致使信息难以流通,因此投资人在投资时需要注意几点:第一,不过分迷信广告、宣传;第二,明确公司业务模式、资金流向;第三,分散投资,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在投资人提高警惕的同时,线下理财的乱象丛生也需要监管部门的重拳整治,对线下理财公司的业务范围等进行明确限定,在线下理财公司信息披露、合格投资人准入等方面建立完善的机制,建设、健全健康理财环境。


(责任编辑: 马欣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