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本报记者 李亦欣
距离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协会公告中规定的期限还有半月,截止到目前,仍然有31家信托公司未完成产品备案登记。有业内人士透露,其实到目前看来,是否备案产品意义不大,是否拥有这个资格,对信托公司来说也影响不是很大。信托公司并非一定要依托该牌照开展业务,因此信托公司对私募基金牌照的热情已经大大消退。
《证券日报》记者从资管规模排名靠前的部分备案信托公司了解到,部分公司表示正在推进产品备案工作,但多数认为为保壳备案产品意义不大。
多种原因导致
备案热情下降
今年2月份,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下称“公告”)称,“自本公告发布之日(2016年2月5日)起,新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在办结登记手续之日起6个月内仍未备案首只私募基金产品的,中国基金业协会将注销该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已登记满12个月且尚未备案首只私募基金产品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在2016年5月1日前仍未备案私募基金产品的,中国基金业协会将注销该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已登记不满12个月且尚未备案首只私募基金产品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在2016年8月1日前仍未备案私募基金产品的,中国基金业协会将注销该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
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官网,目前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的信托公司为44家,其中31家信托公司未有备案的产品。记者同时注意到,自今年2月份公告发布以来,再未有信托公司获得这一资质。
这与去年信托公司扎堆备案的情形出现了较大的反差。2015年第二季度以来,信托公司扎堆在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成为私募基金管理人,仅去年7月份,就有5家信托公司进行备案。同时,不少信托公司旗下的私募子公司也完成了备案。
北京一家信托公司人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初不少信托公司积极备案,更多原因是“跟风”,认为新发的牌照比较稀缺,就一窝蜂的去抢。现在发现,这个牌照申请也没有那么麻烦,即使有实际需求再去备案,也是来得及的。
有业内人士向记者陈述了几点原因:其一,从成本角度看,增加了非基金行业金融机构的成本。比如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申请该资质,需缴纳会费,除了一开始缴纳10万元到60万元一次性入会费外,每年还有20万元的会费。协会对不同金融机构的收费标准有所不同,非基金行业的金融机构可能会按照最高限制来缴费;其二,从业务渠道看,信托公司旗下的子公司拥有这一资质,对母公司来说,效果可能是一样的;其三,从监管层面看,不同的金融机构隶属不同的监管机构,若要跨机构监管,略微不合适,因为不同的监管机构监管尺度会有所不同。
不过,针对会费缴纳的情况,另一信托公司人士认为,“真正把业务做起来了,不会在意那一点点成本的。资质、牌照是拓展业务的前提和条件,而真正做业务取决于能力和市场机会”。
逾期资格或被注销
对信托公司影响不大
按照协会规定内容,针对2月5日前已登记满12个月且在2016年5月1日前已补提法律意见书或提交首只私募基金产品备案申请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若2016年8月1日之前仍未同时通过法律意见书且完成首只私募基金产品的备案,协会将注销其登记。2016年2月5日前已登记不满12个月且尚未备案首只私募基金产品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在2016年8月1日前仍未备案私募基金产品的,协会亦将注销该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根据中基协官网相关数据统计,截至7月14日,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24613家,其中未展业的数量为14503家。
根据公告,已登记但是还尚未备案产品的31家信托公司均需要在8月1日之前至少完成备案一只私募基金产品,方可保住该牌照。不过记者了解到,信托公司对于该牌照的态度表现不一,但总体认为为保壳备案产品意义不大。
记者询问了资管规模排名居前的部分信托公司。其中,华东地区一家信托公司表示,目前正在推进备案工作,但是具体细节不便透露。华东地区另一家信托公司回复记者,目前在准备备案产品。华北地区一家信托公司表示,该公司已经提交了产品备案材料,在等待协会意见。也有多家机构人士称并不清楚或不便透露具体进展。
有业内人士认为,不少信托公司旗下的子公司拥有该牌照,从业务的角度而言,和信托公司直接做效果是一样的。信托公司在7月底集中备案产品的可能性不大,资格被取消也影响不大。
其实,登记备案私募基金管理人牌照,主要是为了信托公司得以管理非信托计划。契约型基金相比信托计划,在证券投资上资金运用范围更广。不过,目前已经备案产品的13家信托公司中,仅有民生信托备案了3只契约型基金类产品,其余信托公司备案的产品主要以信托计划为主,在“管理基金主要类别”上,证券投资基金较多,少数公司备案的产品为“其他投资基金”或“股权投资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