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基金陷入“股债双杀”困局 产品转向降风险增流动性

2016年07月12日 06:45    来源: 投资快报    

  今年以来“股债双杀”,股市、债市投资陷入困局。在业绩、规模的双重压力下,公募基金产品加快转型步伐。在当前投资者风险偏好逐步下台阶的大背景下,基金产品降低风险、增加流动性是大势所趋。

  一是从较高风险产品转型为中低风险产品;二是未上市分级基金向LOF转型;三是短期理财基金转型为纯固定收益类基金;四是从定期开放型基金向随时申赎类型的产品转型。

  基金产品转型四大方向

  根据证监会最新的基金变更注册核准进度公示,2016年以来,有29只基金产品申请变更,一季度有12只基金申请;截至6月3日,二季度以来申请基金变更的数量达17只,超过一季度的总和。目前,仍有16只产品在等待变更注册的核准。

  据统计,基金产品转型大致分为四大方向:一是从较高风险产品转型为中低风险产品,如“德邦新添利灵活配置混合”变更为“德邦新添利债券”、“国泰金鹰增长 ”变更为“国泰金鹰增长灵活配置混合”。二是未上市分级基金向LOF转型,如“鹏华中证医药卫生指数分级”变更为“鹏华中证医药卫生指数基金(LOF)”、“信诚中证基建工程指数分级基金”变更为“信诚中证基建工程指数基金(LOF)”、“融通中证大农业指数分级基金”变更为“融通中证大农业指数基金(LOF)”。三是短期理财基金转型为纯固定收益类基金,如“华夏理财21天债券”变更为“华夏现金宝 ”、“民生加银家盈理财7天债券”变更为“民生加银家盈纯债”。四是从定期开放型基金向随时申赎类型的产品转型,如“民生加银新动力灵活配置定期开放混合”变更为“民生加银新动力灵活配置混合”。

  降低风险是转型主因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降风险是这些产品转型的明显特征,也是适应当前市场的主动选择。民生加银基金经理邱世磊认为,基金转型主要是有利于实现更好的业绩和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基金转型的方向也体现了投资风格的转换,如降低风险偏好等。

  泓德基金一位产品负责人也表示,总体来说,基金类型的转变与市场需求变化相关。“经过一年多的股市震荡,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在下降,更倾向于选择中低风险和收益的产品。”

  基金研究人士也将转型的主要原因归于降风险。北京一位研究人士表示,目前一些灵活配置产品从产品配置、管理费设置、业绩比较基准等方面都倾向于债券产品,向较低风险的债券产品过渡;与之相类似,某些有持股仓位限制的混合型基金通过转化为没有限制的灵活配置基金,转变产品投资风格,降低风险;分级基金是将基金理财演变成短期高度投机的产品,加之投资者教育没跟上、市场适应度较窄,实现转型也是降风险的办法。

  民生加银固定收益部总监杨林耘也认为:“基金转型,一方面可以更加适应当前和未来的资本市场,有利于提升基金公司的业绩;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如通过将定开基金转换为开放式基金 ,方便客户申购赎回。业绩的提升和对客户需求的满足,也有利于扩大基金的规模,从而实现基金公司和基民的互利共赢。”

  增强产品流动性是大趋势

  除了降低产品风险,增强产品流动性也成为基金转型的大趋势。上述基金研究人士认为,在基金收益率普降的大背景下,缺乏流动性的短期理财基金和定期开放型基金的市场吸引力越来越低,恢复基金的流动性才能为产品带来新的竞争力。“监管新规要求开放型债基杠杆最高只能是140%,若封闭运作,杠杆可以放到200%,容易获取较高收益。但是在债券收益率普降的情况下,高杠杆不一样能获得高收益,还可能有信用风险;短期理财基金由于规模小、流动性差、收益缺乏竞争力,投资的价值也越来越小,恢复流动性便更具吸引力。”

  华夏基金基金经理罗远航也表示,短期理财基金曾是基金公司的重要创新品种,但与货币基金相比,流动性限制较多,在投资者申购短期理财基金以后,只能在一个完整的运作期结束后才能赎回。随着短期理财基金的收益率逐步降低,将短期理财基金转变为货币基金也是顺应市场变化的举措,可以更好的满足投资者的流动性需求。

  产品设计应更具前瞻性

  基金顺应市场转变而转型值得提倡,但有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基金公司应该有前瞻性,在产品设计层面就对基金类型、收益特征和流动性做出前瞻性安排,根据市场变化做出调整,对于运作管理上出现问题的基金而言,转型也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罗远航认为,基金产品的设计需要考虑收益性、安全性与流动性。随着市场变化,投资者的需求在不同类型产品之间转变是正常的。基金公司在设计新的产品时,不仅要设计具有持久竞争力的产品,也需要持续地把握投资者需求的变化。

  邱世磊也表示,基金产品设计和发行既要顺应市场需要,并且要有前瞻性和领先性,有时候需要逆市场而动,这需要对资本市场走势的专业判断与对客户需求的专业把握相结合。

  北京上述基金研究人士则称,“管理人才是产品运作管理的核心和关键,公募基金如果缺乏这类人才就不要发行这类产品,如果基金规模持续上不去,即便转型也会沦为‘迷你’基金,该清算就清算,缺乏相应的管理人才即使转型也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责任编辑: 康博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