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周报特约记者 袁方晨 发自上海
又到年中揭榜时。天弘基金以8505亿元的公募资产规模再次问鼎,其上半年规模增长达1765.90亿元,把第二名华夏基金远远抛下,差距扩大至3000亿元以上。
然而,细看数据却发现,截至6月30日,天弘基金的8505亿元规模中,有8163亿元来自余额宝。天弘基金值得一提的,视乎只有余额宝。天弘本身也并不否认余额宝对其的贡献,问及其在上半年规模的大幅增长,天弘基金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这“主要与余额宝规模的稳步增长有关”。而天弘除余额宝外的47只基金中,竟有17只基金规模低于5000万元。
据时代周报记者梳理,这17只迷你基金中,除了天弘鑫动力灵活配置混合,其他16只基金都属于天弘基金打造的容易宝指数基金系列,目前一共有19只,均为发起式基金。天弘基金对时代周报记者介绍,天弘容易宝是目前市场上只数最多、覆盖最全、费率最低的指基系列。涵盖市场上主流的宽基指数和行业、主题指数,打造容易宝,布局容易宝指数基金系列,是为了给互联网客户提供简单、清晰、有效的权益类市场投资工具,提供低成本、被动化投资的一篮子“炒股神器”。
然而,投资者似乎并不认账。在这些 “容易宝”系列基金中,仅有3只规模突破5000万元,其中规模最大的是成立于去年1月20日的天弘中证500,然而也仅有7309万元。一位不愿具名的基金业内资深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天弘容易宝系列中的16只迷你基金均成立于去年6月末至7月末,这也从侧面体现了天弘投研能力的不足。天弘可能是想抢一波反弹,可惜择时错误,推出了一批“长不大”的基金。
离不开的余额宝光环
谁都无法忽略余额宝对于天弘的贡献,2013年6月,余额宝推出,它被定位为阿里巴巴的蚂蚁金服旗下的余额增值服务和活期资金管理服务,其对接的正是天弘旗下的货币基金。2013年10月,阿里巴巴以11.8亿元认购2.623亿元的注册资本,持51%股份,成为天弘基金最大控股股东。
在此之后,天弘的规模开始持续大增。根据财汇数据,2013年上半年,天弘规模仅为136亿元,至2013年年末,这一数值已达1963亿元,半年之内增长超过10倍,规模越居第二位。2014年年末,天弘以5906亿元的规模超过华夏基金,成为最大公募基金公司。2015年,其规模继续增长,于年末以6434亿元稳居第一位。今年的年中排名,天弘再次拔得头筹。
余额宝带给天弘的并不仅仅是规模而已。财汇数据显示,2015年天弘基金的净利润为11.25亿元,这一数值与排名第一华夏的14.13亿元并没有太大差距。而2014年和2013年,天弘净利润分别为6.32亿元和1.09亿元。
然而尴尬的是,规模第一、利润可观的天弘并没有真正在普通投资者中打响品牌。一位从1998年开始投资基金的“老基民”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她并没有听说过天弘基金,在她的投资版图中,认的是华夏、嘉实、华宝兴业等老牌基金公司。有趣的是,这位“老基民”也是余额宝的投资者,不过,她并不知道余额宝的背后,就是天弘基金。
规模向来是口碑最好的背书,而“规模第一”又与“业绩冠军”联系在一起,所以规模排名历来是各家基金公司品牌宣传的最有力武器。然而天弘,却似乎徒有规模。2011年5月,郭树强从华夏总助一职离任,同年8月31日出任当时毫不起眼的小公司天弘基金总经理,直至两年后借余额宝翻身。郭树强的到来,曾被认为是对公司的一次重塑。
“郭树强去天弘后,曾经有过一些大动作,比如股权激励。那时候,业内认为他会在投研上大下功夫,包括引进一些优秀的基金经理,把权益类产品业绩做强。但是,后来并未看见成效。”上述不愿具名的基金业内资深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道。
郭树强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会不由自主地强调自己出身投研,毫不掩饰自身对权益类产品的偏爱。但是,天弘的权益类产品,无论是规模和业绩,都与“第一大基金公司”的名号相差甚远。
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最近三年业绩排名中,天弘仅有的11只三年期以上产品的业绩排名均不理想。权益类产品方面,天弘永定价值和天弘周期策略虽回报率尚可,但都只能排在同类约1/3处;天弘精选混合仅排在同类513只产品的后100名内。固收类产品方面,天弘永利债券A、B排在同类176只产品中的第115、108位,而天弘债券型发起式A、B更双双排在了150位之后;天弘现金管家货币A、B分别以10.98%、10.78%的总回报排在同类200只产品中的第172、144位,至于“第一大货币基金” 天弘余额宝货币竟只排在第91位。而打着“国内首只专门定位于养老理财的基金”名号的天弘安康养老,也仅以34.68%的总回报排在同类18只产品中的15位。基金规模方面,虽有余额宝单只基金就达到8163亿元的佳绩,但也无法掩饰天弘旗下17只基金规模均在5000万元以下的颓势。
陷清盘危机
今年上半年, 280只基金半年净赎回比例超过50%,惨遭腰斩,不少基金近乎被赎光。截至6月底,超过200只公募基金净值规模跌破5000万元的清盘线,基金“迷你化”加剧,清盘压力也日益增大。
“出现200多只迷你基金的原因是基金业绩不好和赎回。现在投资者普遍热情不高,市场不好,没能赚到钱,大家就不想继续投了。对投资者来讲,迷你基金小了还是不好。基金小了之后,申购赎回的影响太大了,基金经理都没法去操作。”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总监曾令华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道。
虽然天弘着力强调容易宝是发起式基金,与普通迷你基金存在区别,但其本质并无大的不同。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截至6月30日,天弘这19只基金上半年总回报均为负数,且多只基金在同类产品中排在后半段。
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主任王群航认为,发起式基金推出的背景,是4年多以前那时基础市场行情的漫漫熊途让投资者几近绝望,才终于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想到了这种利益捆绑的方法。“但是现在,放眼全市场,一方面,有几家基金公司把发起式基金绝对地做好了?另一方面,如果的确做好了,面对这行业普遍性一拖多的现实,以及发起式基金普遍规模小、对于公司的边际利润贡献小的现实,其中是否涉嫌有潜在的利益输送、公司形象的受损等,将如何解释?总之,搞发起式基金,在大多数公司里、在多数情况下,没有实际意义。”
据统计,在濒临清盘的基金中,发起式基金成为重灾区。目前市场上195只发起式基金产品中,有81只处于清盘红线之下,多只产品成立后亏损累计超过30%。虽然发起式基金成立门槛较低,目前成立线已降至500万元,但《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中规定,发起式基金的基金合同生效三年后,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2亿元的,基金合同自动终止。
上海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总经理刘亦千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对于基金公司而言,迷你基金转型或给公司带来的成本压力会小一些,但是如果基金公司本身没有其他的产品思考,清盘也是一个合适的选择。事实上,对于行业而言,出现大量迷你基金清盘是一件好事,这代表市场化机制在行业中生效,引导资金向优势产品集中,会给投资者带来更好的回报。目前基金清盘已经逐渐成为常态,这仅仅是一个商业选择,无非是给基金公司带来一些成本,并没有其他大的影响。
“清盘所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是股市行情这么低,这些基金可能是累计净值低于面值的。如果是这种情况,我建议这些基金在清盘时给投资者一个补偿,这对于基金公司来说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情。”王群航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道。留给天弘的,还有两年时间,如何在这两年内将这16只基金的规模齐齐做至2个亿,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