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躺着挣钱”的日子已不复存在。不良贷款余额超过2万亿元,利润增速出现断崖式下跌,中国银行业如何破解眼前的巨大风险和挑战,已成为昨日“2016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上各位银行大佬们关注的焦点。
问题:不良率达2.15%
“银行的不良贷款已开始大量爆发,压力持续加大。银行不良贷款的爆发最早在2012年开始,首先在江浙沪东部沿海地区反映出来。” 银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表示,近3年来,中国银行业面临自2004年国有银行核销处置不良资产、改制上市以来最严峻的经营压力,并且这种压力短期内难以扭转。在今年中国经济增速可能进一步下滑的趋势下,银行的风控压力、拨备压力、盈利压力持续加大。
据于学军介绍,截至今年5月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已经超过2万亿元,不良率突破2%,达到2.15%。这个数据分别比年初新增2800多亿元,提高了0.16个百分点。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也呈同步增加之势。
“银行业经营困难,大量不良贷款产生的最重要原因是经济的持续下行造成的。”于学军坦言,中国银行业不良率反弹、经营压力持续加大,应该会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
“银行业现在腹背受敌”,平安银行行长邵平表示,除了不良率激增之外,银行业的利润增速也呈现断崖式下跌,短短4年内就从30%多的高速增长回落到接近零增长,可谓惊心动魄。银行新增资产的投放也面临问题,地方信用债也开始有风险隐患。
机遇:转型迫在眉睫
在中国银行董事长田国立看来,当前中国银行业发生的巨变,其实为银行业提供了“30年未有之机遇”。未来5年将是银行转型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这包括国家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升级,推动银行业区域和业务格局深刻调整;居民消费和服务业的重要性日益提升,给银行业优化业务结构带来战略机遇;金融媒介推动综合经营及非息收入较快增长,加快银行盈利模式转型;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推动管理和服务模式变革等。
银行若想抓住这些机遇,转型已迫在眉睫。
“转型发展必须始终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方向”,交通银行董事长牛锡明认为,支持实体经济才是银行之根本,银行不能自娱自乐。中国的实体经济还有巨大发展空间,中国产业的东部升级和西部转移都是机会。
北京晨报记者 姜樊
■新闻链接
银监会发布《银行业全面风险管理的指引》征求意见稿
金融机构拟进行风险限额管理
北京晨报讯(记者 姜樊)日前,中国银监会发布《银行业全面风险管理的指引(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稿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制定风险限额管理的政策和程序,建立风险限额设定、限额调整、超限额报告和处理制度。另外,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定期开展压力测试,且应当覆盖各类风险和表内表外主要业务领域,并考虑各类风险之间的相互影响。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根据风险偏好和风险状况及时评估资本和流动性的充足情况,确保资本、流动性能够抵御风险。
银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介绍说,所谓全面风险管理,就是要覆盖银行业所有风险,采取审慎理念和冲破原则,将所有风险不仅覆盖,而且要提出拨备,防止有偿风险。
业内人士表示,此举说明监管部门对化解银行业存量风险、严防新增不良资产下了很大决心。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17680亿元,较年初增加941亿元;拨备覆盖率273.66%,较年初下降9.05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2.84%,较年初上升0.02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