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股灾周年:沉重的代价

2016年06月18日 08:29    来源: 金融投资报    

  ■金融观察家 顾铭德

  A股从去年6月份的5178点开始下跌,到现在已经一年。目前股市指数逐步稳定,但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其一,政府空前投入近2万亿救市资金,这2万亿的成本代价至今没有消化;其二,全体股民市值损失,特别是融资者难以补回的损失;其三,投资者信心受到明显挫伤。

  首先,股灾之前的前一年,社会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增幅逐月下降,回归到正常状态。2014年5月,大盘指数开始上涨,这期间,由于结售汇及国际收支趋向平衡,外汇占款不再增加,货币供应量逐月从上年的14%至15%区间,逐月回落至10%至11%区间,新增信贷规模逐月从前两年12%左右下降到10%以下。这期间股市照样上涨。2015年6月股灾爆发后,国家队、证金公司、各大证券公司向股市投入近2万亿救市资金。从国家金融资产负债表看,国家在没有相应增加GDP的情况下,多发了货币多投放了信贷资金。从2015年7月份起,社会信贷规模增幅急剧上升,同比增幅三季度达30%,今年1月份达70%。随后,逐月稳定下滑至今。货币供应量也从去年7月起快速上升,直至今年5月才逐月降到11.8%。多增的信贷量及货币量,需要在一定期限内收回,或对冲,否则将会对物价、房价形成新的压力。这是社会整体资源的巨大投入和代价。

  其次,全体投资人的损失有两种计算法。一种是概略。即目前总市值减去新股,定增市值与一年前的差距,约20万余亿市值,除以股民人数。粗估人均损失多少万?另一种结构算法。由于沪深多数是散户投资者,多数买中小股票。这些股票股灾中的跌幅远超大盘。所以,私募、活跃的透支交易者损失更大。新一代年轻中产者受打击更重。其后遗症在于信心严重受挫,对股市的信心和判断力发生整体性偏空特征。李大宵这类多头股评家成为新一代股民嘲笑的对象。其中绝大多数人必然失去抄底翻本的有利机会。

  在平均股价跌掉40%的情况下,不少专家还一再相信沪深股价太贵不能买的判断,他们仍然用简单静态整体平均市盈率来比较欧美。其实,判断股价是贵还是便宜,所对应的是利率水平、经济增长率和经济结构调整与改革的力度。中国在这方面与欧美完全不同,所对应的股价也会有明显区别。中国有大量国资需要改革,企业上市要排队,壳资源价值几十个亿,这在美国和其它国家不可想象。所以股价完全不可比。相类似的,同比较的是银行等大盘股,中国的银行类股价早已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但是,多数媒体专家视而不见,只是一味看空中国股市,把所有财经信息如美国加息、英国脱欧等等都作利空负面解读。这种心情和心态其实是股灾的沉重代价,是一种后遗症。


(责任编辑: 魏京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