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沃森生物甩问题公司自救 李云春三年造疫苗平台垮塌

2016年06月02日 07:0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6月2日讯(记者臧允浩)山东疫苗案,让风光一时的实杰生物遭遇沉重打击。唇亡齿寒,实杰生物母公司沃森生物也深受牵连。

  5月17日,沃森生物公告称,控股子公司实杰生物拟申请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终止挂牌。沃森生物主要从事疫苗、血液制品研发、生产和销售,持有实杰生物85%股权。后者是国内重要的疫苗流通平台,2015年12月在新三板上市。

  在实杰生物宣布终止挂牌前,沃森生物已经着手“撇清”与实杰生物的关系。4月29日,沃森生物和德润天清等签署《收购意向协议》,德润天清有意通过自身或其指定的第三方收购沃森生物持有的实杰生物股权。

  不过,虽然沃森生物已作出“甩卖”子公司的决定,但其重金打造的疫苗流通平台也已难以复原。据悉,2013年7月,沃森生物宣布收购山东、福建、浙江三家医药专业代理商的议案;2014年11月,沃森生物又宣布收购了重庆倍宁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简称“重庆倍宁”)全部股权。上述交易累计花费约11亿元。此后,沃森生物又将上述公司股权转让给你了实杰生物。这些备受高溢价争议的收购,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把实杰生物打造成重要的疫苗流通平台。

  早在2013年7月,沃森生物董事长李云春曾表示,到目前为止,公司的疫苗产品均不是独家产品,面临多家竞争对手的挑战,新品研发的现实特点也决定了,在未来3至5年公司也不足以开发出独家的、具有原创专利的品种,因而营销仍然是公司持续发展的最重要保障。其表示,公司收购的渠道营销商拥有现成的疫苗流通资质、牌照等稀缺资源,并且在当地拥有疫苗营销的绝对优势渠道。

  有业内分析师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沃森生物近年来的一系列并购和投资战略都是围绕大生物制药平台搭建的。如今实杰生物GSP证书被吊销,过去的花费的精力都将毁于一旦。对于一个企业,三四年的“建设期”弥足真贵,产品结构青黄不接的沃森生物前景堪忧。

  香饽饽变烫手山芋 沃森生物甩卖实杰生物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日前,登陆新三板不足半年的实杰生物宣布终止挂牌。

  5月17日,创业板公司沃森生物称,控股子公司实杰生物拟申请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终止挂牌。据悉,沃森生物持有实杰生物85%股权。

  中国经济网记者注意到,实杰生物于2015年12月17日在新三板挂牌。它主要从事为疫苗及其他生物制品的代理、存储、流通及销售。虽然知识沃森生物的子公司,但这家企业在其战略版图中举足轻重,是沃森生物主要的疫苗代理平台。

  对于终止挂牌理由,实杰生物称,由于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修改,导致公司所处行业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且公司已被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吊销《药品经营许可证》,所以公司董事会决议拟申请终止挂牌。

  让实杰生物走上下坡路的导火索是今年发生的“山东疫苗案”。今年3月21日,食药监总局通报山东济南非法经营疫苗案中,9家药品批发企业涉嫌虚构销售渠道,可能是造成涉案疫苗流入非法渠道的主要责任者。“山东实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属于被通报的企业之一。它即是实杰生物的前身。

  事态愈演愈烈,国务院4月25日发布《关于修改〈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决定》称,二类疫苗也由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在省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集中采购,由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向疫苗生产企业采购后供应给本行政区域的接种单位;药品批发企业被收回疫苗经营权,退出疫苗流通渠道。

  值得注意的是,实杰生物主要代理的便是二类疫苗,其是狂犬疫苗、肺炎疫苗、乙肝和甲肝疫苗等的省级独家代理商。

  这家企业是沃森生物重要的子公司,在实杰生物公告中,其曾自诩在完成对沃森生物下属疫苗及其他生物制品销售渠道整合后,初步形成了当前国内最大的跨区域专业化的疫苗及其他生物制品代理销售渠道平台。

  “公司及所有下属子公司已与国内外20家疫苗生产厂家签订产品代理销售协议,并成为20家疫苗生产企业的区域独家代理销售商。代理疫苗产品19种,其中区域独家代理疫苗产品18种。”实杰生物称,除此之外,其未来还将独家代理沃森生物处于研发阶段的核心产品。

  北京鼎臣医药咨询负责人史立臣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山东疫苗案目前影响太大,公司再获得GSP证书的可能性不大。

  曾经深受沃森生物器重的子公司,如今已经成为其“包袱”。4月29日,沃森生物和深圳德润天清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德润天清”)等签署《收购意向协议》,德润天清有意通过自身或其指定的第三方收购沃森生物持有的实杰生物股权。目前,沃森生物尚处于停牌中。

  耗资11亿元 疫苗流通平台一朝梦碎

  沃森生物曾致力打造 “大生物平台”。2013年7月,据上证报报道,沃森生物董事长李云春曾表示,公司到目前为止主打产品全部是传统疫苗,全国平均每年仅有30亿元左右的市场,竞争激烈且很难有大的增长,公司如果不突破,就会面临发展瓶颈。从产品构架上讲,公司要搭建包括疫苗、血液制品和单抗三大板块的“大生物制药”平台,这三个产业涵盖了生物制药最具发展前景和市场空间的组成部分。

  该计划始于2013年7月,沃森生物宣布,以7.63亿元收购山东、福建、浙江三家医药专业代理商的议案,获得董事会审议通过。三家分别为山东实杰、圣莆田圣泰、宁波普诺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简称“宁波普诺”)。沃森生物为这三家公司开出的溢价,分别达到8.6倍、11倍和8.5倍。

  上述并购,只是一个开始。2014年11月,沃森生物又宣布以9倍的溢价收购了重庆倍宁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简称“重庆倍宁”)全部股权,交易对价3.5亿元。

  中国经济网记者注意到,上述交易总投资约11亿元。这几笔交易公告后,都曾被质疑存在溢价过高、涉嫌利益输送等问题。

  据《新京报》报道,当时,沃森生物董事长李云春对媒体表示,公司收购的渠道营销商拥有现成的疫苗流通资质、牌照等稀缺资源,并且在当地拥有疫苗营销的绝对优势渠道。

  李云春还曾表示,公司的一系列并购行动符合公司“大生物制药”产业搭建的需求,并购成为公司搭建产业平台的不二选择。

  这一系列并购的成果,最终都给了。2015年上半年,沃森生物将重庆倍宁、莆田圣泰的股权全部转让给实杰生物,试图将实杰生物打造成生物制品流通平台。

  有业内人士指出,经历过这一事件后,李云春耗费3年打造的疫苗平台已经垮塌。中国经济网记者注意到,沃森生物2010年11月上市,距今也不过6年。换言之,在上市后,沃森生物花费了大量精力打造这一凭条。

  上述事件也影响到沃森生物的后续动作。今年5月18日,沃森生物公告,放弃收购北京瑞尔盟生物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简称“北京瑞尔盟”)股权。该公司主要从事批发生物制品、疫苗。沃森生物称,终止收购是“基于国家政策和行业环境的变化做出的决定”。

  此前,有分析指出,北京瑞尔盟主要从事批发人用生物制品、疫苗经营业务,以及生物制品技术转让、咨询业务;其拥有药品经营许可证并已通过新版 GSP认证取得《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本次收购北京瑞尔盟100%股权,符合公司着力构建国内疫苗与生物药品商业平台的战略,有利于公司疫苗代理经销平台的进一步打造和渠道网络的强化建设;通过收购北京瑞尔盟,公司还获得其拥有的江苏先声卫科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流感裂解疫苗全国总代理权,进一步丰富了公司疫苗代理品种,对公司业绩会产生积极影响。

  沃森生物扭亏压力巨大

  遭遇山东疫苗案的影响,沃森生物的业绩压力陡增。沃森生物4月30日发布2015年年报,当年实现收入10.06亿元,同比增长39.92%;净利润为亏损8.41亿元,同比下降686.3%。

  据悉,沃森生物2015年大幅亏损,主要是因为巨额减值损失所致。上市公司4月27日发布的业绩修正预告称,2016年3月,山东非法疫苗经营案曝光,沃森生物卷入其中。事件发生后,公司子公司山东实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山东实杰”)和圣泰莆田药业有限公司(下称“圣泰莆田”)被当地药监部门撤销和收回了《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GSP证书),并拟进一步采取吊销《药品经营许可证》的行政处罚。

  受上述事件影响,按《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要求,公司聘请专业评估机构,进行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商誉减值测试,决定对商誉计提减值准备,金额为4.81亿元;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金额为2839.17万元,计提上述两项资产减值准备合计5.1亿元。

  而在“甩掉”实杰生物后,沃森生物将失去疫苗流通平台的助力,未来扭亏压力不言而喻。5月13日,董事长李云春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到目前为止,公司认为相关部门对山东疫苗事件处理包括行政处罚已经结束了。

  对于2016年,公司在互动平台上多次强调,努力扭亏是2016年的重要目标。但对于具体的扭亏措施,公司表示,努力扭亏是公司今年的根本目标。具体措施取得成效后才是有效措施,而且涉及商业机密以及信息披露的规范要求,不宜具体公开。

  值得注意的是,产品结构单一,缺乏独家产品,一直是沃森生物的痛点。

  据悉,2015年,公司进入注册申报的产品有20个,其中重组抗肿瘤坏死因子-α全人源单克隆已经暂停申报;已经进入申报生产阶段的产品包括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吸附破伤风疫苗。

  沃森生物日前对媒体表示,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已经通过GMP认证,今年公司也将力争该产品上市。不过,在一些投资者看来,“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才能够真正提升公司的业绩。

  5月12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李云春介绍,公司已收到23价肺炎疫苗生产现场核查通知,公司已向国家药监总局审核查验中心提交了现场检查申请,待国家药监总局审核查验中心对本申请进行确认并接收后,将组织对公司23价肺炎疫苗的注册生产现场进行检查以及对该疫苗进行GMP认证检查。后续经过国家药审中心“三合一审评”并经CFDA审批批准,即可获得23价肺炎疫苗的《药品注册批件》和GMP认证证书。至于下半年是否能取得生产批件,目前仍不能准确判断。


(责任编辑: 蒋柠潞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