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银行拨备率调降传闻求证 银监会:暂未有新消息
22日,市场传闻称,在利润下滑、信用风险升高的背景下,银行拨备覆盖率已经显著下滑,部分银行逼近150%的监管红线。
22日,市场传闻称,在利润下滑、信用风险升高的背景下, 银行 拨备覆盖率已经显著下滑,部分银行逼近150%的监管红线。在差异化监管思路下,7家上市银行将被动态调整拨备覆盖率,降至130%-140%不等。其中,五家国有大行均可能下调拨备;股份制银行中, 招商银行 和 兴业银行 或将获此资格。就此消息,《证券日报》记者向银监会求证,银监会相关人士称,暂未有新的消息。
即便如此,民生证券银行业研究员廖志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我国拨备监管要求存在较大的逆周期调整空间。世界多数国家银行业拨备覆盖率水平低于100%,我国现行的2.5%拨贷比及150%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高于世界平均水平,逆周期调整空间较大。此外,相较于部分国家将抵押物计入拨备,我国只将现金计入拨备,拨备计提含金量更高。
“我国监管规定支持拨备要求的逆周期调整。”廖志明认为,我国银监会和财政部相关规定均有提及动态拨备要求,为逆周期调整拨备要求提供制度支撑。即经济上行期提高贷款拨备要求,下行期则适度降低要求。
民生银行 首席研究员温彬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受 宏观经济下行和 利率市场化加速的双重影响,银行一方面利润增速放缓,另一方面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额持续上升,通过采取核销、转让等方式对不良资产进行清收处置消耗了大量的拨备,导致银行拨备覆盖率不断下降,部分银行接近150%的监管红线。“根据 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和银行业转型发展的需要,动态调整拨备覆盖率有利于银行加快处置不良资产和可持续经营,并更好地发挥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
温彬认为,拨备覆盖率是银行应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安全垫,降低拨备覆盖率并非为了美化财务报表,银行用之前的利润核销不良资产,以丰补歉,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有利于银行的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拨备覆盖率要求下调有望缓解银行业拨备压力。据测算,拨备覆盖率每下降1个百分点提升账面利润增速约0.5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要求下调将缓解上市银行业绩压力,让商业银行集中精力发展业务。”廖志明认为。
(责任编辑:蒋柠潞)
延伸阅读
|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